近日,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得知在东岗的恒大山水名城,有位叫任富平的老人在疫情期间做了不少有趣的物件,出于好奇,记者前去拜访。
“姑娘,我在车站接你,我是个大光头,你下车后就能见到我。”电话中,任富平声音洪亮,语气幽默。
任富平精神矍铄,气质不凡。“你看我有多少岁了?”几句寒暄过后,他问记者,“我今年70了。”未等记者回答他又说。这着实让记者有点意外,因为他饱满的精神状态怎么看都不像年已古稀的老人。
来到他家,两幅他画的清秀山水画和一幅中堂古碑帖,客厅古香古色的木质家具和各种摆件彰显着主人的品位。一侧墙上的镜框里装裱着他写的字,字体洒脱饱满,充满张力。
“听说您木匠活做得好,没想到书法也写得这么好啊!”“我的老师是书法名家顾子惠”,任富平说,“来,坐下品品我的陈年普洱,我慢慢给你们讲。”
一个紫砂壶,一杯普洱茶,任富平聊起了他的人生。
做过钳工,喜欢书法文学
任富平,笔名壬寅,祖籍陕西,出生在湖南,三岁随父母来到兰州。任富平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他初二时,由于特殊原因,辍学进了兰州水泵厂,成了一名钳工,在工作过程中渐渐车钳铆焊样样精通,为工厂做出过不少贡献,比如1981年他带领车间班组制作了黄河大桥桥墩与桥面之间的抗震钢物件,这件事后来也被媒体报道过。
任富平还是甘肃省书法协会和作家协会的会员。他的书法师从甘肃省著名书法家黄汉卿和顾子惠,书法作品在国内多次参展获奖。
“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很喜欢文学,这些年来也写了很多诗歌,1999年出版了诗集《属虎的人》,2010年出版了散文专著《任富平散文》。”上世纪70年代末,任富平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书法、摄影等作品。2001年的时候,他获得了兰州市第四届“金城文艺奖”,2010年获得“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
任富平做的立体音箱。
木工作品是他与过往的对话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练就木工手艺的?”“我年轻时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就会木工,车钳焊铆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学会了一样,另一样也就会了。”说着,任富平搬过来一张在疫情期间制造的四腿八叉小茶几。“这是我最近用捡的木头做的。”然后,他又拿过来几个红木做的小摆件,有两套连心锁,一个元宝,还有一个簪子,每一件都很精致,打磨得很光滑。任富平说,“我和老伴1970年结婚,到今年就50年了,为了庆祝我们的金婚,我制作了这个连心锁。”
“你们再看这把椅子,也是我自己打的,都30多年了,还很结实。任富平笑着说,“看见门口那个鞋柜了吗?那是我搬家的时候打的。我这个人不喜欢铁器,还是木头适合我的性格。我结婚的时候没有买家具,椅子、大衣柜、五斗柜、烤箱都是我自己做的。”“你们看,这是我年轻时候做的捷克式立体音箱,当时风靡一时,有人要高价买走,我没卖。”任富平带记者来到墙角一个大小和双人书桌差不多大的老式音箱前,打开上面一侧的盖子,露出来一张黑色胶片,胶片的底座和播放装置都是木头做的。
“我搬了几次家,扔了好多东西,唯一一直留着的就是这台音箱,它是我亲手打造的宝贝,也是我与过往生活的对话。”任富平摩挲着音箱说。
任富平做的小摆件。
将每一天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在欣赏任富平的木器工艺品时,记者看见他客厅的茶几上还放着两把二胡,旁边还立着一个琴谱架子。
“您还会拉二胡吗?”“是呀,来,我拉两首给你们听。”任富平坐在椅子上拉了起来。二胡琴声悠扬,他也跟着琴声唱起来,声音抑扬顿挫,饱含情感。
一曲奏罢,任富平说:“我年轻的时候在厂里的宣传队待过,所以吹拉弹唱都会,那时候我还去北京专门学过国标呢。我的小孙女也被我培养出来了,现在被学校的民乐团吸纳了。”
任富平说,他每天早上都7点起床,吃过早餐后就练习书画,然后去慢跑或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任富平告诉记者,“等疫情过后,我还要继续去旅游,去领略美好的山山水水。我不愿意浪费人生,我要将每一天都用在喜欢做的事情上。”
文·图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沙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