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时期的河南,竟是这样的? | 豫史

null


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祖先就梄息在这里。他们栉风淋雨,手胼足胝,辛勤开发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并创造了远古文明。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我省南召县云阳镇杏花山发现一枚南召人牙齿化石,并发现各种打制石器100多件,这表明,在距今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中原地区活动了。另外,在卢氏县发现了属于智人阶段的头盖骨化石和牙齿化石;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后来,原始人群分化为许多氏族,从此,历史进入母系氏族时期。这时,我们先民的聚落,星罗棋布地遍及中州大地。

已发现的距今10000年至4000年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各类居住遗址,达数百处之多。这个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发明了原始农业、原始牧畜业和原始手工业在密县、淅川、郑州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耙、石镰、石刀、石磨盘等生产工具,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粟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这就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新郑裴李岗遗址和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了大批兽骨和牛、羊、猪的头骨,表明饲养业已普遍得到发展。在淅川下王岗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塑蚕蛹,在南召二郎岗遗址中发现的陶兴底缸上有麻布痕迹,说明当时手工业也已经出现了。另外,在上述遗址中,还发现了建筑遗址及各类雕塑、绘画、装饰等艺术品,这说明河南的远古居民不仅在生产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科学技术上也获得了不少成就。

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父权家长制家庭逐渐取代氏族公社,成为社会基层组织。这时,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氏族部落。大体说来,在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南河沿岸一带,有以姬、姜诸姓为主的部落群,称为“华夏”或“诸夏”;在东方海岱地区和淮、泗一带,有以风、嬴、偃诸姓为主的部落群,称为“夷”或“九夷”;在秦陇以西,有“诸戎”部落;在秦晋以北的黄土高原和燕山一带,有“群翟”部落;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汉一带,为“三苗”部落。诸戎、群翟和三苗,分处在中原地区的边缘,经营着游牧,狩猎或农牧结合的生活,他们与夏、夷诸部落不断加强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古代中原文化,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贫富分化现象加剧,为了掠夺财富,各个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这一切,必然毁坏“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原始社会瓦解之后,取代它的是奴隶社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