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
中国大使馆曾专门发文阐述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问题上的立场,驳斥相关谎言谬论。2022年12月7日,《回声报》发表文章,借世界银行最新发布2022年《国际债务报告》之机,翻炒“中国债务陷阱”的“冷饭”,妄称欠发达国家对华债务负担愈发沉重,大言不惭地“呼吁”中国在减免债问题上发挥更积极作用。相关报道以世行报告为幌子,看似“引经据典”,实则避重就轻,偷换概念,严重误导读者。我们不妨以报告内容为基础,做个简单的算术题,看清楚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背后的真相。
一国外债总额由公共债务(含公共担保债务)、私人非担保债务和短期债务构成。而公共债务从债权人角度又分成三部分,即官方多边债务(来自世行等国际机构)、官方双边债务(来自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和私人债权人债务(来自银行和债券持有人)。根据世行报告,截至2021年底,报告统计的121个中低收入国家债务总额约为9万亿美元,其中公共债务和公共担保债务为3.6万亿美元,占比40%。这就意味着高达5.4万亿为私人非担保债务和短期债务,占比60%。而在3.6万亿美元公共债务和公共担保债务中,私人债权人债务比重高达61%,较2010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低收入国家绝大多数外债是欠私人债权人的。这些债务占了中低收入国家外债的大头,难道不是导致其债务负担的罪魁祸首?连世行都对私人债权人在中低收入国家外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表示担忧,指出过多依赖私人债权人将导致更高的偿债成本,加剧债务重组协调难度。而官方多边债务和官方双边债务在中低收入国家外债中只占15.6%,对华官方双边债务由于报告中未明确总额无法计算比例,但数值肯定更小。
再看看IDA国家,截至2021年底,报告统计的69个IDA国家债务总额为1万亿美元,其中官方双边债务不过2025亿美元(包括对巴黎俱乐部债权人的642亿美元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巴黎俱乐部债权人的1383亿美元)。这意味最不发达国家近八成的债务都来自西方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务(含公共担保和非担保债务)。如果以报告所称“IDA国家对华官方双边债务存量为1000亿美元”计算,对华官方双边债务在IDA国家公共债务存量中比重仅为15.7%,占其总外债存量比例仅为10%。这有力地说明,IDA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不在对华债务。更何况,世行将中国国有企业等商业性质贷款也一并计入官方债务,导致对华官方债务规模被人为扩大,有关统计方法值得商榷。如剔除此因素,对华官方债务在IDA国家整体外债中比重只会更低。
法媒有关报道有选择性地挑“官方双边债务”这一较小统计口径说事,耸人听闻地强调对华债务占IDA国家官方双边债务比重高达49%。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的做法,目的无非是想让那些对债务问题没有深入研究的读者产生IDA国家49%债务来自中国的误解,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另外,文章还对IDA国家过去十年涉华债务猛增说三道四,仿佛对华债务成了“洪水猛兽”。试问,哪个国家的发展不需要资金?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国内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外举债是必须的。这些贷款既是“发展钱”,也是“救命钱”。IDA国家对私人债权人债务比重增加,官方双边债权人从巴黎俱乐部成员明显转向中国等非巴黎俱乐部国家,说明什么?这恰恰说明发达国家为富不仁,在欠发达国家急需资金时不愿向其提供官方贷款,逼迫这些国家不得不向发达国家的富豪们借高利贷,或者转向非巴黎俱乐部国家寻求帮助。
21世纪的头20年间,中国贷款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大型电力设施80多个,医疗设施130多个,我们的贷款切切实实用在了它们的发展上。反观西方政府和多边金融机构,贷款往往集中在非生产领域并附加严苛政治条件,以深度介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政治进程。谁在真心帮发展中国家还不清楚吗?一边把自己附带苛刻条件的贷款叫做“发展援助”,一边把中国真正用于发展的贷款叫做“陷阱”,这是极其虚伪的“双标”和地地道道的“话语陷阱”。
最后,文章还习惯性地占据道德高地,“呼吁”中国在减缓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强调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上,中国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行动派”。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占二十国集团成员的45%,是最大贡献方。倒是不少西方国家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它们能晒晒它们的成绩单吗?部分多边金融机构及融资成本远高于中方的西方商业债权人更是以维护自身信用评级为借口,始终拒绝参与国际减缓债行动。
如果西方国家真的关心并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就应该摒弃“教师爷”做派和向别国“甩锅推责”的陋习,以实际行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力度,特别是敦促多边机构、西方商业债权人本着公平分担的原则,共同采取措施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