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计划”优秀教师黄思金的坚守之路

在广东省“薪火优秀乡村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首批评选中,陆丰市陂洋中学教师黄思金从1325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百位“薪火优秀乡村教师”其中一员。这份殊荣背后,是他十六载扎根乡土、以教育反哺桑梓的动人故事。

教育赤子,薪火照亮“学子”未来

作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教师培养项目,“薪火计划”以严格的选拔标准著称,既考核教学能力与教育理念,更注重教育情怀与发展潜力。在这场“优中选优”的筛选中,黄思金凭借其在陂洋中学十多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坚守,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当“薪火计划”培养资金的第一笔款项到账时,黄思金老师将这笔钱进行了合理分配,实行了“教育托举”,一部分资金投入到莲花小学的助学奖学活动中,以此激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为贫困学生购置学习用品,让这些孩子能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下安心求学。“农村的孩子学习条件不好,哪怕是一点绵薄之力,至少能改善一些学生的学习困境。”黄思金老师诚挚地说道。质朴的话语,尽显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

归乡筑梦,做乡村孩子的“启明星”

据黄思金老师自述,自己原是陂洋镇棉輋村人,年少时随父母离开家乡,辗转到揭阳等多地生活,初中时候回到了陂洋中学参加中考,走出陂洋,继续深造,完成学业。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感,他毅然决定回到陂洋,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2008年9月,黄思金老师回到了陂洋中学,肩负起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职责。彼时的陂洋中学,位于陂洋镇政府东侧,周边虽环绕着大片郁郁葱葱的果园,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致,可走进校园,却是另一番景象。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的教学楼,教室里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设施更是简陋,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像物理等学科,很多实验都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然而,眼前的这一切不仅没有让黄思金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振兴乡村教育的决心。他深知,家乡的孩子们需要知识来改变命运,而自己是他们与外界知识之间的桥梁。在那一刻,他暗暗发誓:哪怕前方困难重重,自己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一切,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他们的未来。而这个工作,黄思金老师一做便是十六年。

家访劝学路,点亮乡村孩子“求知灯”

在陂洋中学任教期间,黄思金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彼时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温饱是生活的重中之重。为了谋求生计,许多家长整日奔波劳累,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甚至对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诚然教育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但家长忽视教育,即便有再好的教学条件,也难以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于是,黄思金老师将破解农村教育的上述难题当作首要任务,经常不辞辛劳地登门家访,主动打破家长们对教育的“冷漠”,并积极传播“有教无类”的先进思想,耐心地普及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家长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孩子明白教育的珍贵和重要性。”黄思金老师发自肺腑地感慨道。

即便到了如今,他依然坚守着“劝学”的使命,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就如2019年的升学季,很多学生自卑于成绩不佳,读完初中后便选择了辍学。每每得知有这种情况,黄思金老师都会第一时间耐心地开导同学们,反复告诉学生们,不要轻易放弃学业,即便高中这条路走不通,还可以报考中职院校,掌握一门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他影响下,当年就有七位学生报读了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可是,好事多磨,另外一个困难又出现了。很多家长听闻要远赴600公里去茂名面试,路途遥远又需要差旅费用,费钱费时,都打起了“退堂鼓”。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不放心学生们自己前往,最终,黄思金老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亲自带着这七位学生从陂洋中学前往茂名参加面试。当大家安全返回后,有人问起为什么大费周章做这件事时,黄老师很凝重地说道“因为这是孩子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机会,一旦把握住了,他们后半辈子可能会多出更多的选择。”

情系留守儿童,用爱筑起乡村温暖避风港

直至今日,黄思金老师仍坚持做家访这项工作,而且现在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说起留守儿童,黄老师拿来一叠详细的统计数据表,登记着80多名双亲出门务工的留守儿童的信息。孩子们或是跟随爷爷奶奶或是寄养在亲戚家中,甚至有几个年纪稍大、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的孩子独立在家生活。这些孩子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亲子情感极度薄弱。黄老师一边翻阅着数据,一边详细地介绍着这些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家庭情况。“像这样的家庭,我们更应该增加家访的频率,要让这些孩子树立起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是还有老师、同学和朋友关心、重视他们。”

学校的艰难处境传到了校友和乡贤的耳中,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关切之情。为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热心乡贤、杰出校友慷慨解囊,捐资支持陂洋中学实施拆除重建项目,建设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和校门,改造综合楼,配齐设施设备,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校园绿化,新修排水系统,铺设校道沥青等,使校园焕然一新,环境优美舒适。第二期的食堂及另一幢学生宿舍楼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全部完工后可以满足400多个学生的住宿需求。“我们学校现在大约有400位学生,也就是说宿舍全部投用后,能基本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说到这里,黄思金老师脸上挂满笑意:“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些留守儿童无人照拂的问题,学生们住进学校,我们老师也可以代为照顾。”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现任职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的黄思金,基本上24小时留校,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

携手共进,让梦飞扬

“我们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数据仅仅是我们一所学校的情况。所以我们才会前往莲花小学开展助学奖学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家长减轻经济负担,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黄思金老师紧接着说,莲花小学的助学奖学只是行动的第一步,未来他们还会将这份爱心辐射到更多的乡村学校。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关爱我们的乡村教育,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能够受益。

黄思金老师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陂洋中学及周边乡村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相助。学校领导团队积极谋划,为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不遗余力。众多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资助学生,为乡村教育注入温暖与希望。教师们更是齐心协力,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共同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天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明天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最后,黄思金老师还满怀深情地说道:“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攻坚要点,我由衷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来,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帮助乡村学子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成就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文 严学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