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抗帕6年身体逐渐不受控,“电子药物”助她夺回“身体控制权”

脑起搏器工作示意图

将电极植入大脑,通过调整电极参数,帮助帕金森患者夺回“身体控制权”!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成功完成浦东首例8触点双靶点脑起搏器(DBS)治疗帕金森病,为更多的运动障碍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肢体不受自控的痛苦,折磨了杨女士6年。起初,经药物治疗还能控制症状,可随着病情进展,原有用药剂量已明显无法控制病情,肌张力升高、起步困难、冻结步态等病情进展表现接踵而来。并且,随着药物种类和剂量上升,症状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还出现了很多药物副作用。

为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痛苦,杨女士来到公利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建华根据其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采用先进的8触点双靶点脑起搏器手术治疗。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肖其华主任的帮助下,赵建华主任带领医护团队进行了详尽的术前检查、评估及多学科会诊。在影像科、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紧密配合下,医疗团队成功将脑起搏器植入患者脑内。术后,患者的震颤、僵硬及冻结步态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传统内科治疗是早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中晚期患者效果有限,脑起搏器手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它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刺激参数,类似“电子药物”,有效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数据显示,超过80%的帕金森病患者常遭受步态障碍的困扰,特别是冻结步态,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赵建华主任介绍,传统的DBS手术通常采用的是4触点电极,只能部分缓解症状,这次的8触点脑起搏器可对脑内更多核团产生刺激。每根电极1-2个独立刺激源,能针对不同的核团,STN(丘脑底核)和SNr(黑质网状部)进行精准调控,特别是在改善冻结步态方面有显著优势。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