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七堇年出版旅行散文集:行走横断山脉 深思“旅行的意义”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提到七堇年,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17岁时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入围新概念大赛的“青春文学”标识性作家。她19岁出版的《大地之灯》,深受读者和业界好评。她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等重要文学奖项。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一代作家集体告别“青春”主题,七堇年也在文学的领域找到自己新的领地。

《横断浪途》

2023年8月,久违的七堇年推出她的首部旅行散文集《横断浪途》再度回归读者的视线。这一次,她通过旅行来表达她的一些思考。七堇年的家乡是四川泸州,位于横断山脉的东缘。她在后记中透露,自己以前却少有深入。2020年春天,她与友人一起前往探索横断山脉,开始了一场艰辛但收获满满的“横断浪途”。“人年少时,对远方这个符号赋予过高的价值,近在身边的事物,往往就因为切近,而失去了光晕。舍近求远多年以后,才意识到风景是内心的发明。近处与远方,其实是一组镜像。而诗与远方无关,取决于观看的方式。”她在书中写道。

三年时间,三万里路,七堇年一次次深入横断山脉,又一次次归来,在天地辽阔中,一起走到人生深处,行走的收获和感悟也结集在她的文字之中。茅盾文学奖作家阿来高度评价七堇年新作:“她以健朗的姿态跃入横断山,带出关于生活、实践与写作的更多的可能性。”

“横断山”概念最早出现在清末地图学家邹代钧编写的《中国地理讲义》中:……迤南为岷山、为雪岭、为云岭,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脉,是谓横断山脉。到了当代,横断山脉又有了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介于北纬22°~ 32°05ˊ,东经97°~ 103°之间),为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山系。它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达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抵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狭义的横断山脉指三江并流地区的四条山脉,即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

在“横断浪途”中,七堇年在迷雾中攀登贡嘎,在岷山参与野外巡护,在王朗的雨夜里露营,她第一次如此接近探险家的梦想。看见细雪里的牧羊人,茫茫荒原中自在跃动的藏原羚,看见天高地厚,看见一无所有。她穿梭在神秘的族群、永恒的信仰与古老的生活之间,撞见物种与命运的多样,也写下自己的内在风景。七堇年在书中写道:“我常忍不住问自己:在当今影像时代,选择以写作去呈现一段旅程的时候,到底还能呈现什么。毕竟,比起视频的快捷与直接,用文字表达风景,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还好能自我宽慰:照相术发明了,但绘画没有消失,它成了艺术。飞机、汽车已然快捷而普遍,但马拉松没有消失,它成了运动。那几十公里马路,由于被你的脚步一寸寸亲吻过,而产生了彻底不同的含义。就像绘画不再为了写实,而是创造。”

七堇年(新经典文化供图)

在书中,七堇年特别将“旅游”和“旅行”两个概念作了区分:在以消遣和度假为目的的现代旅游业(tourism)诞生之前,人们一想到旅行,总是与颠沛、狼狈、困苦、折磨这些词相关联。这是为什么旅行(travel)一词暗含“辛苦”“折磨”“不愉快的劳作”之义,与现代法语的工作(travailler)是近亲。作家辛西娅· 奥齐克曾对“旅游”和“旅行”做了一个微妙的区别,前者是“一个人走进一个地方”,后者是“一个地方走进一个人”。

“横断浪途”归来,七堇年对“旅行”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感悟,“旅行是流动的盛筵,一种反日常的突围。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我就明白:生活不会放过我们,回到城市后,茫然和无趣的日子将接踵而来。我们仍然要回答‘该如何正当地生活’,要鼓起勇气直面‘伟大的作品与生活之间,古老的敌意’。”

(金朝玉对此文亦有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