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风水揭秘(中)

曾国藩高祖父曾辅臣猛虎跳涧墓,奠定了曾氏兄弟贵为将帅的基础。

但入相风水,光有朝山半璜预示则还不够。

继曾辅臣墓之后,曾家再得一穴,既为跳涧猛虎大壮行色,又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猛虎跳涧的内容和程度,使祖山台星峡及九峰山龙脉兼公相可能最终成为风水事实。

曾辅臣长子曾竟希,是将父先风水发扬光大的人。

曾竟希墓

据《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辅臣长子衍胜,字儒胜,号竟希,别称慎斋。乾隆八年(1743)癸亥五月二十三日子时生,寿七十四岁,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十二月十八日未时没。葬本邑荷塘二十四都五区鲵鱼坝大西冲水桐坨,伴妻左,酉山卯向。①(曾竟希墓,双峰县人民政府2002年立碑上写“曾竞希墓”。)

而在更早前的嘉庆八年(1803),曾竟希妻彭氏(曾国藩曾祖母)去世,先葬于此。距曾国藩出生相差8年。

曾国藩出生前后,曾祖母、曾祖父相继葬于大西冲水桐坨,此地与曾国藩及其兄弟关系密切,风水地位不言而喻。

2020年6月15日, 《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村复证曾国藩风水。

曾竟希墓前为良田,涓水环绕。

荷叶乡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的是曾竟希葬后第二年春天,当地连下了三天大雨,山洪暴发,墓前禾苗全部被冲走,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恰似白米。风水先生附会说,这是“金鸡啄白米”,曾竟希坟地显灵了。

风水上,曾竟希墓果真是“金鸡啄白米”吗?当然不是。

犁头嘴东部,隔涓水有一支东向的低山群,宛如大军集结。曾竟希墓就在这支层层包裹的大军里面,位居中心。

这一支大军,前身是曾辅臣墓的左翼同袍,后来成为猛虎跳涧地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作为大军最可靠、最重要的盟友,又非猛虎跳涧地莫属。两者相互依赖,难以分割。

离曾辅臣墓仅1公里许的曾竟希墓,龙脉来自九峰山,与曾辅臣墓同祖同宗。不过,九峰山下多脉竞发,两地龙脉拥从,却又不为一脉。九峰山主峰东出的三路显赫山脉,曾辅臣墓居中,短促有力;曾竟希墓于左,距离适中。

实际上,这是九峰山并行东出的两条形态各异的真龙大脉,结出不同的风水果实。

相比较右翼刀面山的挺拔高扬,左山列更为沉稳敦实,略显直硬,不乏传变。自九峰山下重又崛起后,一路东行。受其带动,北部低丘簇拥,涓水傍而同行。约4公里,龙脉挫而后断,是为过峡。

涓水于犁头嘴西北,果断切开曾竟希墓龙脉西东联系,在天子坪、神冲村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蜿蜒流淌,绕了大半个圆弧后东去。经切割的曾竟希墓龙脉,遇水过峡,重起巨大金星,先前的直硬不见,显得分外圆润秀美。龙脉集为一金,再逶迤东南,化作低山丘陵,收放自如。

曾竟希墓风水态势图

涓水于西、南、东三面逐次深情地眷顾着这一片区,也给龙脉的三个方向划定了界线。北部一大湖塘,保持着龙脉与绵延而来的低丘之间的距离。在特定的环境中,龙脉驻跸之,从容布局,徐图结作。

高大金星下,短暂的无序散漫后,诸脉开始集中,迅速归拢,同时崛起。隐约间,南北一山脊若一字纵向串起连排山脉,然后数路齐出,五列大小不一、样貌各异的主山脉,势尽东指。

曾竟希墓结作的五路山脉,以处于外部的两路最为高大,犹如两堵墙壁,对称而峙,屏蔽南北两翼。

其中,右路沿河雄起,距离最长,末段接连吐出两座山峰,引涓水长绕北向;左路强势耸立,如大将镇守一方,尽头又派生两条主要山梁,齐齐弯向东南。

尤为奇特的是,两路山脉向心一侧宛如泛起涟漪,激起波涛,散为水星,布于内侧山脚。

受到外部围裹的居中三路山脉,南路长大,与位于涓水河北侧山脉形成互动,如随波逐流,又为障缺;中路短而直,为弯转过来的右路所限制,紧贴左路山脉右侧。北部带水金星皱褶频频,山梁若波峰连动,南侧顺势而开龙虎二砂,长短不一,摆折向前。

诸山动感十足,三路山脉在南北山连绵弯转过来的水星脚之间共同构成一个菱形体,活像一条在江面上穿行于峡谷中的船。

金船出峡(载《玉髓真经》)

涓水环绕之下,西北父母山圆金开面,菱形船体居中,南北两路山脉壁立如峡,曾竟希墓建在五路山脉左起第二路山顶下一、二十米的地方,位在船体中心,俨如荷叶包裹,层层深入,穴之天然而尊。

这是一座矜贵无比的金船。曾竟希墓结金船出峡形,下船樯眼穴。

金船出峡形,张子微断为“大贵之地”,云:“金船出峡随水落,贵气中间高一着。”蔡元定发挥曰:“金星落低平而为船形,两傍起山峡护卫,此所以为贵也。金带水而秀生,船有峡而脉正,故为大贵之地。”

《玉髓真经》举楼船出峡三格,言第三格极贵,出为陵寝帝王万世之地,不可轻用。第一格,出为三公冢宰之地。

蔡元定曰:“木星既秀,但上山单护,不如石耳。然皆谓三公宰执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张子微、蔡元定,对于楼船出峡形,同在猛虎跳涧所应三公贵人的基础上,加进了“宰执”之许。

金船出峡,(明)徐试可《地理天机会元》注曰:“正体土星天财脚转金者是,穴居仓中,以锦帐为案。”

“楼船出峡是木星,此是朝家万岁城,凡人不许轻寻踏,纵无人祸有天刑。”张子微的话,道出了楼船与金船之间的界限及蕴含的凶险。

对于曾竟希墓来说,金船与楼船的区别,只在于自身父母山属圆金传变。穴前非徐试可所言锦帐为案,而是于帐中透出。

扬起帆,竖起桅,乘风破浪,向东开进,这是一座矜贵无比的金船。曾竟希墓结金船出峡形,下船樯眼穴。

扯旗山

与船相关,湘军水师是曾国藩建功立业的依托,顺时势而产生、而消亡。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顺江而下攻占南京成为湘军作战的基本战略,而夺取长江制水权是湘军取胜的重要前提。

曾国藩是极富战略眼光和最先采取行动的人,为此有了湘军水师。水师编练成功后,不负众望,很快和太平军水营在长江上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夺得制水权。水师与陆师携手,水乳交融,互为障补,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奇功。

湘军水师名将如云,作为“实际创始人”的曾国藩,无人可与其地位相比拟。水师是湘军崛起的关键,是曾国藩赖以战胜对手的杀手锏。

风水上的金船出峡,则是曾国藩贵为统帅、位居公侯的奠基石。

金星传变的曾竟希墓,穴结脆嫩,前面堂局宽展,规模远大。后龙虽欠缺楼船,无缘帝王之尊,却实有公侯气派。出得龙虎交缠的内堂,宽至三、四平方公里的融聚明堂列于正前,涓水巽方来,寅位出,如玉带环绕其中,水边贵砂鹄立,形势不俗。

东过涓水河,穴前一山奋勇向前,为扯旗山,海拔265米。

扯旗扬帆,曾国藩祖坟金船出峡!

右前,一鼓耸拔于河北,两山相对,扬旗擂鼓。旗鼓以东,低山丘陵长距离楔入双峰县与衡山之间,层峦叠翠。左旗右鼓,鼓响兵发,成为曾竟希墓前砂最鲜明、最重要的风水因素。

尤为特别的是,曾竟希墓正前,扯旗山层层升高,上若一屏,屏上双峰耸插,一高一卑,卓立东方,峻峭清奇。

一山二用。南北观,扯旗山与鼓对,旗鼓相夹,旗开鼓响;穴前看,扯旗山为东方甲木,双峰挺秀,主兄弟同科,风水意义鲜明而富于变化。

曾竟希葬后不久,荷叶镇山洪暴发,穴前良田变成沙洲,涓水改道。山水的这一变化,使明堂愈加简约,水涨船高的前景更趋向明朗。

付出了必要代价后,金船出峡助曾氏出将入相,立盖世功勋。

(待续)

文丨竑缘・启瑞

图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