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汉玉!142组230余件徐州博物馆汉代玉器河北展出

142组230余件徐州博物馆汉代玉器河北展出——

古玉中追寻楚韵汉风

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汉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礼仪用玉和敛葬用玉、装饰用玉为主体的古代玉器得以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用于装饰和实用性强的玉雕艺术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萃之地,江苏徐州出土的金缕玉衣蕴含了什么故事?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玉器制作技艺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准?4月2日,由河北博物院、徐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通过“楚王版”金缕玉衣等142组230余件出土玉器讲述楚韵汉风。

狮子山汉墓出土的出廓龙纹玉戈。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徐州博物馆汉代玉器首次集体出展

徐州地区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两汉400多年,留下了品种繁多、精美绝伦的汉代玉器。

“这次到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玉器出自江苏徐州狮子山、北洞山、东洞山等楚王(后)墓及刘和、刘慎等高级贵族墓。”4月1日下午,徐州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缪华介绍,徐州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的都城,境内多座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玉器的墓葬170余座。“这些玉器在徐州博物馆是常设展览,这么全的玉器集体外展在徐州博物馆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缪华介绍,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器突出特点是,数量多,质量精,品种全,其中包括礼仪用玉,组合完备的丧葬用玉,雕琢精美的装饰用玉,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玉。“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汉代玉器的边角料,这说明徐州在西汉楚国和东汉时已经有完备的制玉方法。这些玉器制作相当精美,也代表了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此次展览分为‘刘邦故里 汉家源头’‘礼敬天地 仪瑞四方’‘永生之梦 长乐无极’‘玉蕴康宁 鸣之以行’‘方寸乾坤 匠心巧构’五个部分,展示了汉代不同用途的精美玉制品。”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静告诉记者,展览从立项筹展到开展准备了将近一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了解汉代玉文化。在参展文物中,S形玉龙佩、玉枕、玉组佩、白玉龙凤貘纹玉环、玉卮等图案纹饰新颖别致,器面琢饰兽面、云纹、谷纹,以及镂雕、浮雕蟠螭纹,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与工艺价值,是古代玉器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金缕玉衣体现古人“贵玉”思想

“这次展览最大的看点是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件楚王金缕玉衣。可以说,它是目前我国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的一件。”缪华介绍,这件金缕玉衣全长1.75米,由4248片玉片组成,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堪称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走近展柜会发现,玉衣的每一片玉片都打磨得精湛细腻,温润晶莹。

“徐州狮子山汉墓曾经被盗,1994年进行考古发掘时,工作人员在墓道口发现大量散落的玉片,却没有金线。”缪华说,徐州博物馆历时将近两年,组织20位工作人员对玉衣进行修复,用金达到了1576克,同时补充了少量玉片。

此次来河北,缪华也到河北博物院看了1968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金缕玉衣。一北一南两地出土的金缕玉衣的主人是汉代“同辈人”。“汉代在继承先秦时期‘贵玉’思想的基础上,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玉器文化发展特色的就是玉衣为主体的葬玉使用制度。”缪华说。

据统计,目前国内共出土较完整的汉代玉衣20余套,缕属有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等,尤以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金缕玉衣、徐州土山银缕玉衣、河北定县中山王刘修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丝缕玉衣、徐州狮子山楚王金缕玉衣、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后的金缕玉衣等最为完整。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有什么区别?缪华介绍,东汉时期对玉衣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帝王可以用金缕玉衣,诸侯可以用银缕玉衣,贵族用铜缕玉衣。到三国时期,曹操下令,不准再随葬玉衣。从此,玉衣退出历史舞台。

神秘玉制品身藏待解之谜

“这是玉制笛子吗?”展厅内,不少提前探班的媒体记者围在标注为“玉管”的文物展柜前低声嘀咕。

“这4件玉管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汉墓,别看它们体型不大,但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缪华指着双联玉管介绍,这件长26.2厘米、宽2.9厘米的玉器是由一整块玉透雕而成,中空,一端封闭,两侧浮雕有兽面纹及勾连云纹,磨制光滑。

至于这些玉管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汉代的毛笔笔筒,也有学者认为是勺子柄,以前上面还有勺子。“确切用途,目前学界专家还在研究,至今没有定论。”缪华笑称,这也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个待解之谜。

为了让观众了解汉代玉器背后的故事,展厅内还以展板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玉器制作流程。“这幅流程图是根据清代李澄渊绘制的《玉作图》还原的。”陈静说。同时,为了提升观展体验,河北博物院专门制作了该展览的语音导览小程序,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收听。河北博物院还将结合展览举办“蕴玉润草木 琢瑾涤心怀——河博邀您相‘玉’”互联网云教育系列项目、公益讲座等以飨公众。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