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经过7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科创板昨日正式开板。在此期间,相关各方沉稳扎实,筹备工作快中有慢,慢中取精,随着一项项制度规则从无到有,这一重大改革水到渠成。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革故鼎新,宽严相济,更加强调市场化,补齐了当前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以注册制为发行基本原则,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缩短上市周期,将投票权交给市场。在交易制度上,通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平衡风险性和流动性。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企业,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科创板开板标志着资本市场制度变革进一步深化。科创板将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和完善法治,推动形成透明严格可预期的法律和制度条件,提升违法违规成本作为重中之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也为推动解决当前法律法规震慑力不足问题提供了助力。
科创板设立的初衷之一是增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针对战略新兴产业在一系列制度上进行的大胆改革,为科技类行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增量改革,科创板可以突破阻力,以较快速度落地,同目前的板块形成错位发展。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科创板试点的成功经验可以反哺存量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乃至新三板都可以从中受益。
作为改革的“牛鼻子”、创新的“试验田”,科创板已经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保证科创板平稳运行,要做好速度与质量的平衡。全新的上市审核方式考验着上交所的问询水平,首轮问询中每家企业平均被问询40余个问题和高强度的上会审核,是严格落实把关责任的体现。开板后,科创板将迎来更加重大的考验,投资者的参与和交易的开展将真正赋予科创板以生命力,市场的反馈也会为接下来的制度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的参考经验。(下转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