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同凡响,“段“造经典,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椿教授团队在国际性胸部疾病领域刊物《JTD》杂志发表IQQA-3D临床论文

对于早期肺癌,胸腔镜下肺段、亚肺段切除术不仅能满足肿瘤切除的要求,而且对肺功能的损失也较小。但其受肺门解剖结构的影响,不同肺段的手术流程不尽相同,特别是解剖结构存在变异时,肺段手术的难度明显增加。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在不断探索中进步,一系列难点逐渐得到解决,尤其是近几年智能三维全量化重建技术的发展,为精准肺段切除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8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椿教授团队在钟南山院士任总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院长任执行总编的SCI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上发表国际临床论文,专门论述了EDDA科技的IQQA-3D智能全定量精准手术规划平台在有关适应症情况下精准肺段切除术的成功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论文的题目是“IQQA-3D imaging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guided 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for anatomical sub-segmentectomy (LS1+2a+b)”。

null

论文作者:徐国兵,陈椿,郑炜,朱勇,郑斌,陈昊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陈椿教授团队运用EDDA科技公司IQQA-3D胸肺影像分析系统引导单孔胸腔镜解剖性亚肺段切除术(LS1+2a+b)的手术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对在肺段切除术中“精准定位”、“术前规划”、“肺段结构解剖”、“段间平面处理”、“肺段创面保护”等多个关键技术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精辟的总结。这也是该团队在近两年常规开展胸腔镜及机器人肺段手术的基础上,向国内外同行展示IQQA智能三维全量化重建技术与微创胸腔镜技术深度结合的临床应用成果。

null

上图: 采用IQQA-3D系统肺段切除术前规划,定位肺部较深结节所在位置(肺段或亚肺段)

null

上图: 术前运用IQQA - 3D系统智能重建肺段三大结构即支气管、动脉、静脉的三维图像,并且规划模拟靶肺段切除范围。

null

上图:术前IQQA-3D系统根据病例的具体解剖性特点智能规划手术流程

null

null

上图:术中实际呈现气管、动脉、静脉结构与术前IQQA-3D智能规划三维图像结果吻合一致。

提供良好的定量三维重建效果,为个体化术前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其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研究团队认为,与其他三维重建软件相比,IQQA智能三维重建技术因其智能、实时、交互、全定量而精准,并具有如下优势:

(I) 清晰的三维图像使手术医生较轻松地识别解剖结构并有效降低手术医生辨别解剖结构的难度;

(II) 术前充分了解解剖的变异,避免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为术前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III) 模拟手术范围,判断手术切缘,确定合理的肺段切除方案;

(IV) 减少对结构的不必要的探查,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V) 帮助年轻医师熟悉解剖结构,缩短学习曲线。

发表临床总结:

IQQA-3D胸肺影像分析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定量三维重建效果,为个体化术前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其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陈椿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台盟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台港澳侨与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保健委委员;福建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交流协会会长;福建省输血协会副理事长。

兼任:国际肺癌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促进委员会胸外科分会食管微创与三野清扫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胸腺瘤联盟成员;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成员;大中华胸腔镜外科学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参考报常务编委;胸外科年鉴ATS中文版编委;中国肺癌杂志编委;中华胸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