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地域文化特色湘西窨子屋的营造智慧与现代价值

民族建筑学术

——以湘西浦市“吉家大院”为例

文/欧阳国辉,孙福鑫,王轶,林松

“窨”(xūn)在《辞海》中解释为“地下室、地窖”,又有“储藏”之意。“窨子屋”包含防御和窖藏的意思。湖南“窨子屋”始建于明代,兼具徽派建筑风格和湖湘本土特色。浦市“窨子屋”是湖湘沅水中游流域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形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底蕴。该建筑形制历时几百年,较好地适应了本土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湘西百姓在生产生活中沉淀的人居环境智慧。所有的“窨子屋”屋檐相连,高墙相接,造型独特,其建筑平面规整、布局对称、高墙竖壁、屋面内聚、中为天井、庭院狭窄的建筑形制兼具售卖、储藏、商业洽谈、生活起居、防盗防匪等多重功能,是东方哲学思想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空间载体。

图 1 吉家大院西南角鸟瞰图

背 景

“窨子屋”是中国传统民居大家庭中的一员。“民居”从功能的角度上看为百姓遮风避雨,休养生息之所;“传统”从文脉视角分析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二者相结合“传统民居”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也是延续民族智慧与精神文化最为基本的建筑类型之一。传统民居建筑是在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受不同地域、环境、气候、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适应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于明清时期基本定型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现阶段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维度:

① 传统建筑空间维度:对传统民居单体建筑类型如家庙、祠堂、商铺、客栈、钱庄等建筑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造手法、材料装饰进行系统的研究。

② 传统文化作用维度:从文化多元的视角对传统民居进行研究,不同地区在地域、环境、气候、民俗方面存在差异,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传统聚落与建筑形制也独具风韵。

③ 保护开发利用维度: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切入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对传统民居有机再生展开探索,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总体上,传统民居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做出了拓展,研究领域由单一的建筑学科研究,从功能——形式的认知范畴,扩展到历史学、考古学、环境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与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已成为社会各界学者较为关注的热点,在既满足现代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又不失其建筑的原真性是传统民居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图 2 正立面 图 3 主入口

“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吉家大院”。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湘西浦市“吉家大院”为湘西“窨子屋”案例(图1、2、3),在文献梳理和现场勘绘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解析建筑在基地选址、空间形制、门窗装饰、地下排水等方面的设计手法,并对其营造智慧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诠释“窨子屋”这种独特的湖南传统民居在现代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

图 4 浦市鸟瞰

一、选址智慧

1.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湘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窨子屋”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千百年来,在湘西,先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磨合,以及对风水堪舆的追崇,在聚落的选址上尤为考究。浦市(图4)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东南隅,武陵山余脉,沅水中游西畔。从古镇上空观之,沅江于此回旋,山峦叠嶂、钟灵毓秀,古镇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意境。《阳宅十书》也写道“选址宜以大山大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从整体地理空间来看(图5),古镇东面沅水流经,南土地平沃,西北群山蜿蜒,形成一藏风聚气的天然屏障,是先人基于生于斯,亡于斯,铭于斯的理想栖息之地。至今在古镇13.3ha核心保护圈内,仍完好保存着三条古商贸街、20多条古巷弄、70多栋古宅古院,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古建筑大观园”。

图 5 古镇总图

2.优越的交通与经济环境

溯源建城之始,浦市因军事而立,因水运而兴。城边川流不息的沅水上通滇黔,下连常岳,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年成为兵家必争水路要塞。漕运发达,物产丰富,贸易频繁,浦市码头一度呈现出“钱猪百羊万担米,水泄不通犁头嘴”的盛况景象。受交通便利、经济开放、改土归流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素有“小南京”之称的浦市在明清时期吸引了大批临省人口迁入。吉家祖先于明弘治年间由江西豫章迁居浦市,牟利于桐油、木材等生意,经数年发展,吉家逐渐成为浦市的十二大家族之一。为便于商业贸易往来,降低商品转运装卸成本,大院的选址在上正街南端尽头,靠近码头闹市区,坐西北朝东南,从环境与建筑区位分析,大院右为百亩荷花池,后是私家花园与码头(图6)。在“田连大院三座半,门望一千八百担”、 “上有吉家,下有李家”等古时传唱的歌谣中皆可探寻当时吉家在浦市社会上显赫的地位。2010年浦市镇成为第五批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名镇,2011年吉家大院成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浦市与吉家大院“窨子屋”从此获得国家各级层面的政策保护。

图 6 建筑总图

二、建筑营造智慧

1.墨家思想与建筑形制

《墨子•辞过》中写道:俭节则昌,淫欺佚则亡。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吉家大院用以墨家“务实、节用、非攻”理念,营造出特有的“窨子屋”建筑形制。吉家虽富而不奢,大院1:5的建筑基底平面与灵活拼装的木板门巧妙地营造了集约式的沿街售卖场地空间(图7)。碶形的大门及高墙竖壁,不仅通过建筑彰显了门第的显赫,也保障了自身的安全。

实用性是建筑营造的最初目的。吉家大屋为三进“窨子屋”院落,“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建筑进深58余米,开间12余米,呈规整的长方形,一层是商品售卖、贸易洽谈、生活起居之所,二层用作储藏货物与日常晾晒衣物的辅助空间。商铺临街四开间,门窗为整块杉木木板,板后编号,白天营业将木板卸下,以承商品,街巷与店内视线的通透,便于商品的展示,晚上木板按编号拼回起到维护作用。

安全是建筑营造的基本要求。浦市“窨子屋”的营造源于这种安全防御性的要求。明清时期,因沅水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大量人口迁入的背景下,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摩擦,中央集权与本土势力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上升。保护自身安全,防止盗匪,成为了浦市商贾巨富营造屋舍首要解决的问题。吉家大院的三个天井从下至上依次用以满足商贾贸易、家族集会、生活起居的使用需求,形制虽同,但由一至三院落宽窄依次变小,私密性顺次增强。“窨子屋”墙高十余丈,一方面起到防风、防火的作用,另一方为生活起居与商业洽谈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空间。碶形的主入口大门,本土红砂石砌筑的墙基,墙体为纯手工磨制青砖搭砌,门垛下置于十二块风石,造型豪放气派,木门为整块楸木一分为二所制坚固异常,内置机关,凭蛮力无法开启。“窨子屋”建筑外墙墙面,用石灰、糯米、生鸡蛋清黏结,墙四周置蝙蝠形制墙钉,与墙内木架相勾接,防止高墙受剪力倾斜扭曲。固若金汤的围墙、富有变化的天井、易守难攻的大门、独具匠心的营造,庭院深深的吉家大院在社会动荡时期,为吉家人守护着一分独有的宁静场所。

图 7 商铺 图 8 过厅

2.“礼”制与建筑布局

“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营造具有深远的影响。“礼者天地之序也”在儒家看来“礼”是统治秩序与人伦秩序,也是社会稳定重要的制约因素,“认为个体秩序大于局部秩序,整体秩序大于个体秩序,整体秩序为价值的最高取向。

“窨子屋”在建筑平面的功能组成、用材制度、布局与装饰等方面,同样受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吉家大院的平面布局强调轴线的空间对称,拥有三天井三院落,天井、院落、厅堂的中点均投影在一条空间轴线上(图9、图10),12座房间依次排列于轴线两侧。商铺与住宅之间由巷道连接,为动静分隔的过渡空间。一进院落正厅与两侧次间是生意洽谈的会客空间,次间旁两座厢房供客人居住,二进院落的寝堂供奉湘西本土传统信仰“天地君亲师位”及吉家先人牌位,同时也是吉家族人聚集议事的场所,寝堂左边是吉家主人的卧室,右边为是吉家儿子及长辈的房间。最后一进院落是吉家未出阁小姐的住处与杂物房间,通往二楼的楼梯沿天井尽头堂屋竖向布置(图11)。

图 9 一层平面图

吉家大院的门窗雕龙画凤,独具匠心,雕刻题材多为民间故事及寓意吉祥的图饰(图12)。因每一院落的功能与人不同,门窗装饰雕刻的主题也有差异,过厅门窗的装饰图案为荷花、如意、钱币等图案,象征着生意亨通,财源广进;寝堂中门窗雕工精细,图案为八仙、梁祝、麒麟、蝙蝠、打斗等,刻工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窗户上方雕刻的双龙戏珠图案,其中珠子为一“吉”字,纹饰精美独运匠心(图12)。后堂内门窗纹饰从简,更加注重门窗的实用性能,其雕刻图样以冰裂纹居多,象征古时女子的冰清玉洁。

图 10 局部分析图

图 11 剖面图

吉家大院外砌高墙,内置木构架穿斗结构,沿轴线剖开,屋面由南向北分别为6檩、11檩、13檩、6檩,其中寝堂的空间最宽阔、厅堂次之、后堂的院落较为狭窄。从吉家大院的空间布局、门窗雕刻精美程度、建造所用材质规格,足已看出第二重院是吉家大院的院落核心,吉家主人的屋舍的营造则为整栋建筑的画龙点睛之笔。从建筑层面来看,吉家大院建筑格局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忠孝仁义的等级制度,形成了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的建筑空间格局反映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层次分明,高低有等的儒家“礼”制哲理。

图 12 窗媚和窗户纹饰

3.“天人合一”与庭院空间

天井是吉家大院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图13),功能层面上,供给了高墙竖壁“窨子屋”包括阳光、雨露、空气在内的生活基本需求元素,同时提供了静谧的生活与生产场所;精神层面上,微妙的光影、虚实的空间、四季的变化在特定的环境下构建出富有哲理的场所精神。人之于天井内,如进入微观的天地之间。探寻天人感应正如《皇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隔,人和自然是相互渗透,相互感应的。

拥有三座天井的吉家大院,盛暑吸凉,严冬斥寒,适应自然气候,遵从自然规律,与庄子的“气通一气耳”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南至北天井面积依次变小,聚合性与私密性也逐渐加强。沿对称中轴线分别为商铺—门庭—客厅—寝堂—后庭,建筑内的明暗随光线的角度与建筑空间形制的改变而变幻。狭窄明亮的巷道与高耸的大门为大院的第一高潮,宽阔的寝堂与天井为大院的第二高潮,绕过屏风进入主人生活院落,天井洒下优美的光瀑,空间明朗是全大院最高潮,经寝堂左侧小门进入第三重院落,狭窄的院落与高耸竖直的天井形成了一空灵静谧的场所,吉家大院高潮末端于此结束。天井作为室内向室外延伸的围合空间,对大院整体空间流线起到积极牵引作用,也是处于深宅大院里的吉家人,手攥商业资本,脚踏青石头砖,在方寸之间,感受天地大美而不言,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同构”的精神场所的营建。

图 13 天井

4.“善取自然”与建筑技术

吉家大院的建造由砖石和木架结构组成(图14),砖墙承重坚固异常,内置规整穿斗木框架,所用木材是吉家在做生意过程中挑选的四十八根柱粗均为三尺围的杉木原木树干,砖石则取于本土特有的红砂石与青砖。建筑每一进院落的屋顶坡度陡峭,屋面四向聚合于中间天井,形成完整四水归堂形制,整体来看,吉家大院“窨子屋”宛如由三颗方形印章拼接而成。深深的庭院夏纳阴凉,冬融风雪,不仅提供了通风、采光、集水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特定的环境下,散落在天井里的微光与昏暗庭院使得空间变得更加富有哲理。大院的地上的营造技术已体现当时民居营造技术、功能、审美已达到较为高水准,而建筑地下的排水处理方法更可彰显古人在建筑技术上的匠心独运。

图 14 砖石木构架结构

沅江流域,夏季阴雨连绵,《三元风水学》曰:“山主人丁,水主财”。“水”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是财富的象征。浦市地处沅水之畔,水患频发,水满则溢,对房屋的功能与使用年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当时商贾巨鳄的吉家人在营造之初便认识到了这一点,大院在天井屋檐四周采用陶制屋檐沟,内有倾斜坡度,通过竹筒将雨水有组织地从天井管道排出,院落地下为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图15),右低左高,遇到大雨时,左右两端双向排水,当水流变小的时候,在右低凹处渠道中排水,左高地势通道进风,带动水流快速流出,水流动形成了风,风也带动了水,取自然风水为人所用,风水二字寓意得到了更为深广的界定。二重院落的地下设有圆型的龟池,乌龟在下水道中以虫子等食物为生,乌龟通过扒泥疏通排水系统内的阴沟,使大院的排水系统经百年而不拥堵,这是吉家大院这个“窨子屋”最大的营造智慧。在传统民居的营造中取自然山水草木颇多,但运用动物的习性,为人所用实所罕见,大院的营造善取自然,利用植物属性与动物习性,更好的为人所服务,以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统一。

图 15 排水系统平面图中示意图

三、时代价值

吉家大院在特殊的社会背景及气候环境的影响下,集商业、居住、储藏、防匪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具有地域特色“窨子屋”形制的湘西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的具体实现中,趋于对堪舆学说推崇,形成负阴包阳的建筑选址;三进院落,中轴对称的空间秩序布局,是儒家“礼”制思想在传统民居中的体现;开间窄,进深长,节约土地的建筑形制,高耸墩厚的墙体展现着墨家“务实”、“节用”与“非攻”的核心哲理;人之于天井方寸间,感受天地之变幻是对道家“天人同构”哲学观的追求;取巧于自然气候,善用风水与动物习性的排水系统;建造木架逻辑清晰,规格统一;装饰精美,意蕴深厚。吉家大院“窨子屋”的营造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辩证唯物视角来看,三者之间体现出紧密的关联性与和谐的统一性。借鉴与运用传统民居基地选址、空间形制、门窗装饰、地下排水等方面的设计手法,对现当代我国人居环境的营造、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地域建筑个性彰显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与现实价值,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设计营造,创造出拥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住宅,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建筑的内涵。湘西“窨子屋”记录了湘西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基因密码。自党十八大会议以来,我党在更高层次上对文化的意义进行概括,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的标准更为清晰明确。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不再停留于生理与安全的基础功能层面。在快节奏的社会工作环境中,人们更渴望沟通与交流,寻求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精神层面上的认同与归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时代的变迁,吉家大院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也随之转变,在现实社会环境与生活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传统民居作为保护较完整的实体建筑形制可更直观、清晰地展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其强烈的地域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营造出特有的地域场所精神。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在现实情境的真实体验,有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进而从心理对本土文化共产生鸣,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来自本土文化的归属感,极大的丰富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新时代国家层面的文化内涵。

四、问题与对策

现今,在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正如火如荼进行,以本土传统文化为特色,将一二三产业有效的融合,是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浦市为湘西四大名镇之首,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吉家大院建筑整体虽较为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及产业发展的关联度还比较低,时代价值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应用。大院周边的多为破旧民居,少数商业经营惨淡,经济萧条,服务配套设施较为简陋。如何激活传统民居的内在价值,使其保护与利用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浪潮,发挥更大的光与热,让当代人在此获得文化自信的同时使得民居保护与利用亦能享受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是目前需要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赋能。实行动态保护,让旅客在静态观赏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动态的视觉与感知体验。如浦市本土的湘西版画院植入“青莲世第”这个传统民居中;沈从文展览馆设在李家书院;辰河高腔回响在万寿宫会馆建筑之中,这些传统民居既是文化的载体,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厅,二者相辅相成。另外,游客的亲身体验,不仅强化了传统文化的输出,也拉近了游客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进而带动以文化为核心产业的消费及当地经济收入。将吉家大院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闲置房屋充分利用起来,在保障“窨子屋”的整体性、原真性的同时,彰显出新的时代文化价值。

其次,在“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建设与乡村旅游紧密对接。通过建立旅游网页与小红书、携程、美团等APP展开合作,加大浦市旅游的网络宣传力度,将吉家大院、吉家三重院、吉家祠堂等“窨子屋”建筑与浦市其他各景点信息相关联,讲好浦市传统文化故事,并以游客的需求导向为中心,提供旅游攻略、路线查询、美食搜索、景点订票、民宿预定等快捷便利的旅游服务,使游客的体验更具故事导向性、目标明确性、方便快捷性。提高浦市旅游的美誉度与知名度,激活传承历史古村镇的市场潜能,打造线上与线下的品牌乡村旅游,提高浦市旅游整体核心竞争实力。

最后,加强民众参与,坚定文化自信。政府在政策与经济上兜底,完善保护机制,提高传统民居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应大力鼓励艺术下乡,开展绘画、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加强群众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了解;企业应提供多方位就业岗位,让当地百姓真正参与并分享时代进步与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红利,村民物质生活的提升,使村民正确的认识历史文化建筑所带来的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住民获得幸福感与归属感,进而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传统民居建筑将得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多维度保护。

综上,湘西传统民居“窨子屋”,集聚了几百上千年湘西人民的营造智慧,是一部沉甸甸的湘西人居环境史书。吉家大院这类“窨子屋”建筑经历时间的沉淀存续至今,载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当下阐释其特殊的营造密码,探寻其独特时代价值的实现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当代人居环境营造者在“居住”的维度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