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杨振宁与邓稼先
五十年走出“共同途”
2021年9月22日,著名的物理科学家杨振宁迎来了自己百岁生日,他在生日会上发表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让1971年时邓稼先写给他的一封信成为热议的焦点。
杨振宁在讲话中说:“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邓稼先在信中写的这句话足足影响了杨振宁五十年,两个人在物理科学研究领域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令人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触。
邓稼先与杨振宁关系密切,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好友。赴美国留学前还在一所学校里读书。两人都是罕见的少年天才,被教育部选中赴美公费留学。此后,两人又因不同的选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1948年到1950年间,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这个26岁的“博士娃娃”,其成就早已纳入美国政府的视线,打算以优厚的待遇把邓稼先留下来。鉴于当时中国条件非常落后,在科学研究方面很难有大的成就,因此,导师和同学们也都希望他能留在美国。但最终邓稼先选择了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与邓稼先不同的是,1948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杨振宁选择留在了美国。后来,他不仅担任着芝加哥大学讲师,同时还兼任着普林斯顿等高等院校的研究员。1966年,杨振宁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
邓稼先回到北京后,协同老师王淦昌及彭桓武教授投入到了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全新局面。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原子武器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幸的是,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中受到辐射,患上了直肠癌,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
在邓稼先的带领下,科学家们成功设计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巩固了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的核武器逐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国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新中国核武事业的伟大贡献。
而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在美国,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深深觉察到一桩实事,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与邓稼先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位物理科学家都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邓稼先是伟大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当之无愧。同样,杨振宁也是伟大的物理科学家,他在物理研究领域的贡献无法用语言形容。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疑问杨振宁究竟为国家作出了什么贡献?毋庸置疑,他为中国引进和培养了众多的优秀物理科研人才。如今,在全国的重点高校内都有杨振宁创建的先进的物理实验室。
1971年,杨振宁作为美籍知名科学家访问中国第一人,在与邓稼先的多次会面交谈过程中,杨振宁甚为感动,但也有很多疑惑没有得到答案。
回美国以后,邓稼先写了一封信,他对杨振宁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在信的结尾处,邓稼先引用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将句中“婵娟”二字改为“同途”,以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纠结和其对杨振宁未来的期望。
2017年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恢复了中国国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中秋次日,杨振宁先生在百岁华诞讲话中引用了邓稼先当年写给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一语。杨振宁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的跟你说,我这以后的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属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