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波银行成功之道

宁波银行是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上市公司中业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贷款率低的银行之一,也是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宁波银行不同于四大行,即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这四大行知名度高;宁波银行又不同于招商银行等零售银行龙头股的名头。但要说2013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哪家银行股涨幅最大,当属宁波银行,期间股价涨幅超6倍,震荡幅度更是近8倍的,2020年,股价最低点至最高点,又涨了65%的幅度。可见,资本市场对这家城镇银行股的偏爱之高。说其是最牛银行股也不为过。

宁波银行虽然是一家城商行,但业绩稳定,公司自披露年报2005年至今,没有一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出现过负增长。期间,仅仅只在2017年时出现过个位数增长,其他年份均保持着双位数增长。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也不甘落后,除了2009年出现过个位数的增长以外,其他年份均为双位数增长。这样的业绩成长,不管是稳定性还是持续性方面,均十分不错。

在中国股市全年平均涨幅负收益的银行股中,宁波银行不仅跑赢了上证指数的9.96%,还跑赢了沪深300的14.92%。即使是行业的绝对龙头招商银行全年也是平盘,宁波银行2020年15.33%的涨幅足可以让投资宁波银行的投资方和股民眼前一亮,欣喜若狂了。

那么,宁波银行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先用SWOT矩阵简单分析一下宁波银行的优劣势和内外部机会和威胁。

优势分析

经营情况良好

资产质量优良

经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甬商辐射面广

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

管理层、员工持股计划

劣势分析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地域因素限制,服务网络不健全

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科技力量薄弱,IT化要加强

外部机会

私营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增加

第一大股东为宁波市政府,提供了强力支持

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合作者

外部威胁

宏观金融形势的变化

同业竞争格局不断变化

清晰了企业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并通过组织、制度、架构、流程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创造一种稳健、诚信、高效、创新的重视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就是我们讨论宁波银行的成功之道。

首先,宁波银行选择了一条符合企业定位的战略发展道路

招商银行以信用卡为突破口走出了零售银行的发展之路,而宁波银行也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径。在大零售等战略的引领下,宁波银行小我私家业务显着增长。从2014年的11.5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6.29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49.58%。2018年小我私家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84%,上升了67bps。小我私家业务营业利润也不停增长,其占总利润比重也在不停上升。以2018年为例,小我私家业务以29.84%的营收占比,提供了近35%的营业利润,小我私家业务的利润孝敬率要大于公司业务。

从盈利能力看,2016年至2019年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4%,为上市区域性银行的魁首。公司的ROE从2015年以来一直在众多上市区域性银行中独占鳌头,且一直维持在15%以上,净利润增速自2016年起维持在近20%,位于区域性银行前列,颠簸也较其他区域性银行更小。

那么,在宁波银行迫近2000亿市值之前,不仅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再同质化的行业也会走出差异化的牛股,即便在银粉哭天喊地的2020年,宁波银行就是牛市。

第二,是宁波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优势突出

宁波银行做到了真正实现现代公司治理,体制优势明显。这有利于其纯粹按照商业规则开展经营活动,没有像有些银行一样,承担很多为地方项目融资的任务。高管持股比例高,激励效果明显。IPO前,宁波银行内部员工持股比例高达19.4%,即便上市后经历过减持。但到2018年末,部分董事和高管的持股市值依然非常大。

第三,宁波银行的企业战略定位长期如一,业务方法科学得当

从商业模式来讲,要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都正确,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从战略来讲,由于宁波乃至浙江全省中小微企业活跃,融资需求旺盛,在战术方面,经过长期的精细化管理,再结合自身管理半径比大型银行短的优势,宁波银行在中小微企业贷款上实现了“较高收益、较低风险”的组合。

第四,宁波银行的全行财务表现:资产制胜,资本用足

在出色完成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再通过金融市场业务加杠杆扩大盈利,最终体现为较高的ROE。通过加大资本使用效率提升盈利能力,一方面体现出管理层争取价值最大化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金融市场业务上的专业性。

第五,靠出色的企业文化为业务创造良好的内外部运营环境

宁波银行的企业文化:诚信敬业,合规高效,融合创新

诚信敬业是维护我行信誉、确保我行合规高效经营的基础,合规高效是对我行各项经营活动的要求,融合创新是我行寻求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摘自:宁波银行 官网宣传材料)

综上所述,宁波银行的崛起,不是在某一个方面做得好,而是一个企业的组织系统性做得好:

在企业文化层面: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层面,创造了一个基础;

在企业定位和业务战略层面,选择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在内部运营体系支撑层面,不断完善和提高内部组织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在人力资源和团队层面,不断的营造了学习型组织的人才培养梯队的机制。

如果其他行业的标杆企业一样,只有系统性的持续性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的内在组织能力和素质,才可以缔造一个外在资本市场表现优秀的“牛股”和资本市场的新星。这是我们不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

作者:李之川,北大纵横合伙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