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1946,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一句话很有名——“骑利平旷,步利险阻”。这句话出自岳飞之口,而岳飞正是运用这一诀窍,在收复襄阳的战斗中大破伪齐军李成,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但是,马匹明明是善于翻山越涧的生物,许多优质马场都位于山区,蒙古高原上面也有许多山丘褶皱而非一马平川,为什么骑兵反而不利于山地作战了呢?
▲襄阳之战中,岳飞破骑兵依靠的仍然是长枪步兵。显然南宋军队抵抗骑兵,长枪步兵才是主力,刀盾、钩镰枪、大斧只是作辅助之用
飞趣襄阳,李成迎战,左临襄江,飞笑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举鞭指王贵曰:“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指牛皋曰:“尔以骑兵击其步卒。”合战,马应枪而毙,后骑皆拥入江,步卒死者无数,成夜遁,复襄阳。 ——《宋史·岳飞传》
▲背嵬军骑兵
▲匈奴骑兵
实际上,晁错就曾明确指出匈奴骑兵“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而东汉羌乱当中,羌族骑兵的山地作战能力就更加惊人了。看起来匈奴和羌都不存在不擅长山地作战的问题。
其实这与作战方式有关系,山地不利于战马进行冲击加速,而且对于重骑兵来说在山地活动会非常耗费体力。但匈奴、羌骑兵主要都是以骑射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轻骑兵,所以在山区反而如鱼得水。
轻重骑兵的作战方式的差异,还可以就女真骑兵和蒙古骑兵的翻越山岭能力相比较。以轻骑兵为主的蒙古骑兵在远征时翻越重山奔袭是寻常事,也能够越过大同盆地周围的群山截击明英宗朱祁镇。而以重骑兵为主力的女真骑兵山地作战能力就差多了,因此数次入塞劫掠,却无力越过燕山山地建立从辽东老巢延伸到关内的控制区,一定要靠吴三桂开山海关才得以入关。
▲土木堡之变中也先军翻越群山截击明英宗
而“步利险阻”,也是指的布阵较为灵活的步兵阵列,不同种类的步卒在山岳地区能够很好地衔接。而著名的希腊方阵,反而尤其利于平原应敌,波斯骑兵屡次在希波战争中惨败就是明证。
但超长的枪矛却又不利于在山地保持阵列的连续性和秩序,由希腊方阵演化来的马其顿方阵就多次在山地地形惨败。其典型就是著名的彼得那战役,马其顿国王珀尔修斯在平原击败了罗马军队,却在追击进山地时因高低起伏的地形导致阵势出现了大量缺口,被机动灵活的罗马剑盾手渗透进来,逐步撕裂。
▲使用萨里沙长枪的马其顿方阵,在静态条件下平原作战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显然,罗马步兵才属于典型的“利于险阻”的步兵。在与帕提亚帝国作战的金达拉山口战役越发体现了这一点。帕提亚人起家于游牧民族,但受到塞琉古王朝的影响建立了强大的重装骑兵部队,不过他们似乎仍然残留着游牧时代的骑兵利于山地作战的观念。
▲金达拉山口之战
在公元前38年的金达拉山口战役中,帕提亚王储帕科鲁斯率领重装骑兵猪突猛进,对在山脊上布阵的罗马军团发起死亡冲锋。结果,他们被步弓手火力压制,又被投石兵打得头破血流。最后罗马军团冲进已经精疲力竭的帕提亚重骑兵队列中,用娴熟的技巧收割帕提亚军队,歼灭2万多人。帕提亚王储本人也战死沙场。
不过,我们能够发现,越是到近代,骑兵的山地作战能力就越强,这也是骑兵能够在战场上一直生存到20世纪的关键。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全套铠甲重达100磅,刀枪不入的欧洲重骑兵,真是被火枪淘汰的?》一文中已经说过了,近代骑兵依靠减重来降低被火枪命中的可能性,并谋求近身屠杀火枪兵的机会。
▲祖鲁黑叔叔大展神威的伊散德尔瓦纳战役
实际上,哪怕是拥有了刺刀之后,步兵猝然遭袭仍然会因为阵列散乱而难以应敌,如英军被祖鲁人歼灭大半的伊散德尔瓦纳战役就是典型。更何况,燧发枪时代的步兵普遍训练程度较低,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较差。
在拿破仑战争的半岛战争中,曾经有一个波兰枪骑兵团攻击一个英国步兵旅,杀伤1200人的战例,就是凭借山地穿行能力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群山中翻山越岭,对英军发动突然袭击。
▲拿破仑战争中的波兰枪骑兵
波兰骑兵虽然生长在波德大平原上,但是近代马匹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近代战马有了更大的体格与更好的体力,完全的减重又使得奔袭速度进一步加快,因此波兰枪骑兵完全有能力在山地发起迂回冲锋。由此,19世纪面对燧发枪与刺刀,骑兵仍能享有较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骑利平旷,步利险阻,只是针对两宋之交依赖重骑兵的金军,而宋军步兵是长矛、大斧、刀盾结合的较灵活编制的情况下出的结论,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毕竟岳飞本人也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