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场上的美食:你是去跑步,还是去吃自助?

(一)

赛事补给点,是马拉松赛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跑者们评价马拉松赛事的一个重大指标。

哪家赛事补给做得好,能够让跑友们在赛中赛后吃到更多品类,吃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就能够攒下好的口碑,吸引到更多跑友的关注,甚至有很多跑友就是冲着“豪华补给”、“贴心补给”去参加赛事的。

对于跑者而言,往往打动他们的是一些有着小心思的补给,让跑者们收获满满的感动。比如,在冬日跑步的时候,赛场上志愿者递过来一杯热乎乎的姜茶,足以温暖无数跑友的胃和心。

印象最深的,还属周口马拉松的补给。赛事结束后的当地特色的胡辣汤和烧饼,是跑者们的大爱。热乎又酸辣爽口的胡辣汤下肚,再加上香酥美味的烧饼,对于饥肠辘辘的跑者而言,可以狂炫两三碗,直到吃得浑身出汗,胃被填得满满当当,心也被组委会的诚意满满俘获。所以,很多跑友戏称,来跑周口马拉松,胡辣汤和烧饼也是必打卡项,不然就会觉得少点什么。

当然,为了网络跑友们的心,各家马拉松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各地特色美食,在马拉松的补给点上也都是随处可见。比如,成都双遗马拉松的钵钵鸡、三亚马拉松的椰子……

(二)

很多吃货跑友,是冲着赛场上的美食去的。毕竟他们的信条是:跑步,是为了更好地吃!

但是,如果想要做一名马拉松赛场上真正的吃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你需要有跑全程马拉松的水平。众所周知,马拉松赛场上,有很大一部分的美食补给,是放在全马赛道上的,如果你仅仅跑个半马,享受到的美食可能会大幅缩减。

第二,你还需要有边吃边跑的水平,你要抱着吃自助餐的心态去吃去跑步。每跑到一个补给点,简单吃一点,才能做到“一路跑,一路吃”,才能吃到更多的美味。不然像小编这种小胃口,每次喝喝水吃两小根香蕉就吃不下的人,是不适合做赛场上的吃货的。

第三,你还得有足够的速度。赛场上几千甚至上万人,除去前面的拼速度的严肃跑友,估计也就补给下水药丸能量胶,接下来很多都是吃货跑者。如何在这些吃货跑者里,抢占美食先机,就看你边吃跑跑的速度了。优质的补给是有限的,如果你的速度太慢,你可能就吃不到这些美食。

第四,不能浪费,不能兜着走。这条是最重要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跑者吃货,必须做到“不浪费,不能兜着走”。吃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费食物;更不能兜着走,因为你后面还有很多跑者。不然,在到处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的形象可能就会被毁,多拿一时爽,被拍太丢人!就像下面的这个小哥,实在是没必要啊!

(三)

伴随着吃货跑友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小型马拉松,通过“吃”来吸引跑友,尤其是一些山地马拉松。

比如,河南省内有一个“车村山地马拉松”,具体地点在木札岭。选手的报名费,包括了食宿费用,组委会提供住宿和三餐,餐食包括山里的一些特色美食,还包括景区门票。相当于搞了马拉松+美食+旅游这样的套餐,价格亲民,也受到一些跑友的欢迎。

但是,如果你对住宿条件和三餐的要求比较高,这种赛事可能不适合你。这种赛事比较适合追求高性价比的跑友。

(四)

除了食品补给,完赛包里的物品,也可以看出来一场马拉松的诚意。一般来说,完赛包里,必备的有:奖牌+浴巾+饮用水+面包等食物+旅游券。

有一些土豪马拉松,会发一些奇怪的物品。

高淳国际马拉松发过一公一母大闸蟹;

济州岛马拉松曾经发过一整箱橘子;

长春净月潭森林马拉松发了劲酒;

桂林马拉松发了一支牙膏;

贵阳马拉松发了一袋油辣椒;

上海马拉松赛曾经发了一盒救心丸;

墨温泉马拉松赛发了一瓶花生油;

康宝草原马拉松赛一人发了半拉西瓜;

名古屋女子马拉松完赛发了Tiffany的项链

不得不说,各大马拉松赛事,为了讨好跑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亲爱的跑友,关于马拉松赛事补给,你影响最深刻的是哪些美食,欢迎留言补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