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转型跨越 创新领航
——金昌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紫金云大数据中心
金川集团包装车间
全省首个N-甲基吡咯烷酮(NMP)回收液提纯及合成液生产项目落地甘肃鑫日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闫婷婷
2月25日,金昌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琳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是金昌市上下砥砺前行、奋勇拼搏的一年。一年来,金昌市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聚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创新开放的活力之城、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共同富裕的幸福之城、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的使命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铆足干劲抓落实,克难奋进稳增长,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金昌市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经济答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6%,连续8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3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37元、增长5.9%,增速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9元、增长8%,增速居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21.6亿元、增长29%,总量稳居全省第一。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跑出了“速效兼具、量质齐升”的金昌速度。
关键字:“聚”
2024年,金昌市坚定不移强产业促转型,“聚”的效应日益凸显。
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实施重大重点项目377项,完成投资309亿元;“2+4”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986亿元、增长26%,连续两年在全省链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金昌市牵头申报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金川集团入选全国首批35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1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0亿元;兰张高铁武张段开工建设,投资58亿元的金川集团铜冶炼项目建成投产,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亿元的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完成,投资6.9亿元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基本完成,永昌人民期盼已久的管道天然气项目入户点火通气,这些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厚植了“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金昌潜力。
优势产业提速扩能。40万吨智能铜电解(一期)、2000吨电积钴、200兆瓦光伏发电、10万吨三元前驱体、4600吨农药原药、一般固废填埋场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镍钴产业园、28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产品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41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75%,新能源电池材料本地供应率达77%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新建5G基站267个,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2个、5G全连接工厂2个、企业技术中心3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个。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达94万亩、产量达49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33.6万亩。新培育“甘味金品”品牌32个,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永昌县成功创建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焦家庄镇通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
第三产业企稳回升。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促消费专项资金6644万元,拉动消费6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入库企业60家,实现网上零售额16亿元、增长12%,永昌县网销额增长20%,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推出旅游精品路线20条,举办文旅活动200余场(次),接待游客人数1150万人次,旅游花费68亿元,火星1号基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关键字:“强”
2024年,金昌市全力以赴扩投资增后劲,“强”的支撑更加坚实。
项目建设量质齐升。20万吨危废处置、4万吨精细化工生产线、10万吨硝基复合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昌段等项目加快推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河西750千伏变电站改扩建等一批规模大、投资多、效益好的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谋划储备“两重”“两新”项目160个,向上争取资金67.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成功引进中国华电、中核华兴等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实施石墨复合双极板、固态电芯、碳纳米管等优质项目,第30届兰洽会签约项目59个、签约金额276亿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11个,到位资金353亿元、增长41%。在省外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3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2名。
园区支撑效应增强。金昌经开区实施产业项目84个,建成13个。经开区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再生水厂、工业管廊等项目加快推进,出让“标准地”33宗,盘活利用欢乐谷、金川神雾闲置多年土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21%。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优化整合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实施产业项目23个,独立工矿区启动建设,全省首家由政府投资的35千伏开关站送电运行,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增长58%。
关键字:“融”
2024年,金昌市千方百计夯基础提品质,“融”的进程显著加快。
城乡融合加力加速。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创新模式、示范性工程57项,85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村居融合”改革完成3个,村级“客货邮”便民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金川区城乡人饮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54%。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空间融合规划批复实施。永昌南路全线贯通,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成投用。新改建城市道路6条、停车场18个、老旧小区11个、口袋公园10处,加装电梯15部,新建充电桩292座,建成城市绿地18.84万平方米。金川区入选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乡村面貌不断改善。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拆除破旧房屋1305院,新建农宅1971院,完成户厕改造2126座,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8公里,打造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2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完成年度任务,2323户群众搬进了新房子,永昌县获评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统筹协调全面、引领作用突出”先进县区第一名。
关键字:“新”
2024年,金昌市持之以恒抓改革优环境,“新”的活力加速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市域通办助力政务服务再提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标准地”供应,金川区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现房销售试点、经开区管理体制、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等改革稳步推进。
科创动能更加强劲。召开第25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项,中国工程院吴爱祥院士工作站、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金昌。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6家,评定大国工匠培育对象1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7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5家。国内唯一、全球首创的复杂难处理镍原料火法生产线成功投产,4N5无氧铜板材、磨砂面超软铜带等关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和强度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第2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2%,居全省第3位。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新培育外贸企业6家,新增出口国家3个,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201项,复制推广率达70%,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发运。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4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7558户,累计达到57172户,增长4%。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企业诉求问题办结率达100%。“信易贷”平台入驻企业1.3万家、授信1673笔155亿元,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家工业企业入围甘肃民营企业100强,全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总体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100位。
关键字:“绿”
2024年,金昌市一以贯之重保护强治理,“绿”的底色持续擦亮。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营造林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2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万亩,完成率分别达133%、112%、125%。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移交信访件办结率92%。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问题年度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压采地下水2627万立方米。污染防治科学精准。市区优良天数达310天,同比增加8天,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率达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2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金水湖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建成低浓度烟气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回收项目10个,创建省级绿色矿山5家、绿色工厂4家、工业节水型企业1家,全省首例“碳汇代偿”生态修复案在金昌办结。
关键字:“实”
2024年,金昌市不遗余力惠民生增福祉,“实”的成效有力彰显。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为民实事高效办结,财政总支出的8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市列为民实事高质量完成。严格落实“一键报贫”机制,新识别纳入监测帮扶对象148户438人,落实各类财政衔接资金近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024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万余人。医保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异地就医结算率居全省前列。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市场化经营、上门送餐等养老助餐经验在全省推广。结对关爱行动扎实开展,帮办实事1953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9个。
公共服务可感可及。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430个,高考本科上线率83%、录取率居全省第三位。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成立省级名中医工作站3个,县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一号管三天”“医疗专家巡回诊”服务模式常态化推行。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金昌化工总厂旧址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工业遗产,“龙首之眼”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文明实践“细制入微”服务群众“零距离”典型经验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
关键字:“稳”
2024年,金昌市竭尽全力保安全守底线,“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安全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大力推行“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达99.4%,信访登记事项同比下降33%,金川区昌文里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宝林里社区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佳优秀社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4%、28%,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6%,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连续24个月实现“双下降”。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资产清收完成年度任务的127%。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2025年,金昌市将以奋斗者的姿态砥砺前行,以追赶者的执着奋勇争先,以拼搏者的坚毅担当实干,勇当先锋、转型跨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篇章。
(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