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欲时代向左,焦虑时代向右,似乎都不妥;我们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哲学、后宗教时代,如果说哲学和宗教是自然人类精神状态的基本表达方式,那么在技术工业思维的作用下,这种表达方式失势了,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决定性意义。今天的人类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无奈也充满焦虑,是一种并存的心态。贝克和吉登斯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以前是自然风险占主导,如今转换了,风险结构变了,当代物理合成娱乐,核战争,气候变化,对技术的破坏性潜力进行控制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第一性风险;人类的命运从没有那个时刻象今天这样,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心理学家们把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极其烦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澈的心灵——人类得找到一个突破口解决这日趋严峻的风险
【玩商暨爱商】
WLQ 风潮起
正文:从焦虑时代向无欲世代衍变的过程正在发生中,受玩界显性触蛮氏效应影响,韩国8月新生儿再创新低......这说明什么?说明无欲世代显然不是最终解,在焦虑时代和无欲时代之后,一定会有一种“新的文化觉醒”,它或将带我们迈入《从低等行星文明向更高级的星际文明》进化的进阶之径。
举例说明:
茶有茶道,武有武道,文有文道,食有食道,饭有“味道”,所谓食色性也,万物生发之根,欲神不死,是谓玄牝;相比于食欲,性欲,人也有玩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玩出趣味、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品位。从个人玩到团体玩、上层玩到百姓玩、地上玩到天上玩、陆地玩到海洋玩、自然玩到科学玩、单个玩到系统玩,人类从玩的低级趣味已进入玩乐休闲时代,全人生全社会玩的需求推动了全领域全业态玩乐产业发展,一个全新的玩家时代到来了——玩家、玩项、玩业、玩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组成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玩乐世界©。
孙奇逢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大家,他的学术观以心学为主,孙奇逢很重视道统,他认为学问的道统就有如国家的传承系统,同时也如同个人家庭中的谱系。孙奇逢说,只有搞清道统才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这句话的潜台词应该是说:若搞不清道统,则容易胡乱学习,最终就弄不明白哪些人的思想应该接受。而他把王阳明接续到了前代大儒的正体系里,也就是以此来表明,学习王阳明的学说就等于是学到了历代大儒的正宗。
【心既奇点@玩界心弦理论©必然导出大统一场论】观察:在理、气关系上,孙奇逢强调,理即不气间也不在气外,二者是个统一的整体,既无先后也不可分离,但同时也不能把它说成一回事:“问理与气是一是二?曰:混沌之初,一气而已。其主宰处为理(心即理),其运旋处(流体)为气。指为二不可,混为一不可。”
他认为,在天地开创之初,表面看来只有气,但理却主宰着气,因此说不可以把理和气看成两个事物,但同样也不能混为一谈。孙奇逢又接着往下推论理是出自于心:“欲观天地,观之于万物而已,万物所以成天成地也;欲观万物,观之于我而已,我备万物也。人只因不识我,遂不识天地,不识万物。”
他认为,要想了解天地就从观察天下万物来得知,要想了解天下万物,那么从自己的本心就可得知,因为心中已经具有了万物,如果不了解人的本心,也就无法认识天地万物。
对于如何求得学问?孙奇逢竟然引入了禅宗所讲求的“顿悟与渐悟”说:“若所悟出于顿,人已隔判事物遗弃,圣贤之传授无之。不知顿从渐来,无渐,何顿可言?天下之归于一日,正以有克复之渐也。吾道之贯于一唯,正以有忠恕之渐也。紫阳亦云: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何尝非顿悟乎?用力在平时,收功在一旦。渐者,下学也;顿者,上达也。不可以分言,则顿之非虚,而渐之非实,当不作歧观矣。”
由这段话可知,他强调顿悟与渐悟都不可偏废。在这里他引用了朱熹的话,朱熹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某天突然间豁然明白了真理,这就是顿悟,但这个顿悟的前提是之前的长期读书用功。从玩童到玩手,从玩手到玩家,从玩家到寰球玩家,从寰球玩家到终极玩家,从终极玩家到玩界圣手,从低等行星文明到高级星际文明,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实修过程!玩如此,读书如此,进化亦如此
关于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孙奇逢的观点则没有二程、朱熹那样的绝对:“天理中,未尝无人欲;人欲中,未尝无天理。”他认为天理与人欲不能分开,因为天理包含了人欲,而人欲里也有天理的存在,既然如此,那就做不到绝欲,那怎么办呢?孙奇逢认为只能寡欲:“欲为心所生,本不能绝,故只曰‘寡’。心为欲所害,虑其或亡,故计其存。心做得主,是存;心做不得主,是不存。除‘寡欲’,别无存心之法。或曰:‘古之善寡欲者,非有欲之后,而务去之,防于未然,不萌动焉耳。’欲字所指甚广,凡有以引起心者,皆是。”孙奇逢认为,欲望由心而生,是天生所具有者,所以欲不能绝,只能寡,他认为寡的办法不是有了欲再去抑止,而是想办法不生出欲望来,而他更为巧妙的认识,则是把程朱理学所推崇的“敬”字视之为寡欲:“儒者多主敬,其寡欲之谓乎?
虽然这是个问句,但他的这种想法倒是很高明。那么,寡欲有没有作用呢?孙奇逢在《日谱》中说:“天地一嗜欲之场也,古今尽嗜欲之途也。嗜欲之浓淡,君子、小人之所由分;淡的一分,即一分君子;浓的一分,即一分小人。君子达而上,不过淡之至;小人达而下,不过浓之至,此外岂有它道哉?浅言之,日用饮食,一嗜欲之流行;深言之,富贵功名生死,总为嗜欲盘据固结,牢不可破。果能淡也。省多少劳扰愤郁,便是居易行素,无入而不自得矣。”
看来他承认天地之间充满了欲望,而天下人对欲望也有着向往,因此他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就是欲望的浓和淡,越淡就越是君子,越浓就越是小人,这也就等于承认了君子也有欲望,而君子跟小人的区分只是欲望的浓淡,而不是欲望的有无。
玩界荟®文化旗下牛人码头®评论:孙奇逢“欲为心所生,本不能绝,故只曰‘寡’。心为欲所害,虑其或亡,故计其存。心做得主,是存;心做不得主,是不存。除‘寡欲’,别无存心之法。——这个思路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欲既为心所生,【心既奇点】心流一路分化下来,“寡既堵”,所谓大禹治水,疏而导之方能大顺,堵或许是不合道的......堵过头了必然导出《无欲世代》
是不是这样呢?
所谓食色性也,万物生发之根,欲神不死,是谓玄牝;相比于食欲,性欲,人也有玩欲;对于何为欲望?孙奇逢说吃喝玩乐是浅的欲望,而为了追求富贵功名则是深的欲望,如果把这些都能看淡,那才是真正做到了圣人!这显然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关窍。
真逍遥境(玄牝之门)是如何将玩商转化为爱商,这或许才是存心的关键之法。混沌之初,一气而已。其主宰处为理(心即理),其运旋处(流体)为气,从玩商到爱商(LQ),以WLQ为锚玩界大飞轮生生不息,此所谓浩气长存也( “浩气”,最早出于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无论是 程朱理学所推崇的“敬”字还是孟子所曰的“养”字,皆要顺势而为或可事半功倍也——
乘物以游心 格物于善恶 入真逍遥境也
#玩界荟文化#普及:
“扫玩盲”运动的真正意义是建立将“产品WLQ指数作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要素”的“思维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