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CBD核心区Z15地块(中国尊大厦)项目BIM应用案例
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信息中国尊大厦效果图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中国尊大厦)项目占地约1147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集办公、多功能中心等功能于一...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信息
机电设备排布深化
3)装饰装修深化:项目部建立了大量的装饰族文件,并以此完成了所有楼层的地面、墙面、吊顶模型。过程中对于吊顶吊杆、石膏板墙分缝、地板板块排布等进行统一的三维设计,并且可以直接输出综合排布图。在大堂等精装修区域,采用Rhino进行造型参数化设计,并辅助方案选型。大量异形构件可通过BIM模型直接进行工厂预制化加工。
幕墙BIM深化并出图
(3)综合协调与碰撞检查:利用全专业的高精度BIM深化模型,并基于相同的标准格式,项目各专业之间的超细度综合协调可以真正做到深化设计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可实施性。综合协调报告作为正式的协调文件,分区域下发各相关专业部门和分包单位,很好地解决了实际设计冲突问题。在定期组织的协调例会上,针对模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共同在模型中解决模型和现场问题。针对某一区域的多轮综合协调,一般可以将设计图纸及模型中的错、碰、漏、缺发现并解决80%以上,有效提高深化图纸的设计质量,并保持专业间交叉部位的合理设计,减少现场拆改。
点云数据与机电深化模型整合
(7)轻量化BIM应用:项目采购了30余台iPad用于施工管理,覆盖深化设计、现场管理、质量控制等各业务的BIM应用,显著提升现场管理效率。现场管理人员摆脱携带大量图纸的传统,同时综合全专业的模型更容易理解现场安装是否准确,也弥补了工程师的专业偏科的局限性。
(8)基于BIM模型的智慧运维:BIM解决了图纸管理难、保管难、复制难、查找难等问题,通过BIM实现全方位三维场景观察,通过鼠标点击BIM模型即可查看设备的详细信息,更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同步调出备品备件信息及处理方案。为了实现完整的BIM运维管理,集成化的运维平台必不可少。由建设单位牵头,指定专业团队研发的运维平台逐步搭设和完善,进一步将机电设备、门禁系统等进行挂接,实现实时动态显示、远程控制等需求。随着需求的进一步完善,系统将逐渐落地,实践智慧运维。
四、BIM应用总结
1.项目实际应用问题的应用效果总结
(1)项目各参与方全面应用BIM技术,实现中国尊大厦建设全过程应用中的BIM信息交换连续性的要求,在国内首次实现BIM模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的流转和传递,避免了多次建模的资源浪费。采用BIM进行设计,在设计及施工阶段累计发现12500余个问题,大量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拆改和返工。据初步统计,现场变更数量较同类超高层降低70-80%。(被动变更占比更低)。
(2)在实施过程中,各参建方利用BIM技术在可视、协调、模拟的优势,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项目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据初步测算,结合BIM对建筑空间进行的优化,为大厦增加了超过7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优化了超过20个大型设备用房的机电排布,使物业运维更加便捷;大量构件实现场外加工或预制生产,有效减少现场扬尘及污染,产生建筑垃圾仅为LEED金级评定标准的10%。
2.BIM应用方法总结
(1)中国尊项目在BIM践行过程中,逐步发展出一套基于BIM的超高层管理流程和方法,在多单位协同、标准化模型传递、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突出作用。《中国尊项目BIM实施导则》已经升版至第6版,其中不仅包含全面的技术指标规定,更有一套适用于本项目的BIM实施流程,详细规定BIM模型在不同阶段应完成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可在其它项目复用的BIM管理方法。
(2)项目BIM人员也参与了多项地方标准、行业间数据融合标准、企业标准等BIM标准的制定工作,将中国尊项目BIM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其中,为整个行业的管理升级做出贡献。
(3)BIM人才培养总结:中国尊项目所有BIM专职和参与人员超过200人,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培养了一批有BIM实践经验,同时又具备专业能力的工程师。原则上,项目BIM人员需要是专业工程师出身,本身具备专业知识后再学习BIM技术和理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员工并不局限于专职BIM管理人员,更多的是业务部门的骨干。这样的培养方式,真正培养出一批掌握BIM与专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只是一些少数会操作BIM软件的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