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拦阻索
对于多数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来说,拦阻索就是航母飞行员的生命之索,而生产这一特种装备的技术也被各国视为独门秘技,通常来说,各国航母上达到使用寿命的拦阻索在使用后都直接会扔进大海,既省事又防技术泄密,甚至此前俄罗斯宁愿将航母免费送印度,也在给钱的情况下也不卖一个拦阻索给中国。
图为拦阻索
作为现代航母建造和使用较早的国家之一,苏联经过漫长的争论,最终确定了航母发展之路,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苏联海军梦寐以求的航母之梦,获得了标准舰队航母,也就是库兹涅佐夫级,与此前的载机巡洋舰的设定不同,这艘航母基本上属于西方主力航母的技术范畴,拥有拦阻索以及起降固定翼战机的能力,让苏联具备了和美国在大洋上抗衡的能力。
图为拦阻索
然而,对于拥有航母使用经验的国家而言,使用固定翼战机起降最大的难点就是降落,为了保障战机的平稳降落,一般会在飞行甲板末端设置多重拦阻索装置,只要战机的尾钩勾住任一条拦阻索,就可以将整个战机从上百时速降低到在短短几十米的甲板上滑跑至停止状态,这主要是依靠拦阻索装置后的液压系统,将数十吨中的飞机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之上,对飞机机体结构强度以及拦阻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
作为大国主力远洋作战平台,航空母舰的使用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但是对于有着成熟技术积淀的国家而言,这些小的障碍都会被克服,然而拦阻索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特备是在如此高强度的海上使用环境中,拦阻索的更换十分频繁,其实,拦阻索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并没有特殊之初,而且使用过后就会作废并不回收。
图为航母拦阻索
即便如此,对于航母起降装置而言,拦阻索仍然是基础性的部门,虽然拦阻装置很大一部分隐藏在航母加班之下,真正起到稳定飞机速度,发挥拦阻作用的是液压机械装置,这些装置十分庞大,而且设计和布局十分巧妙,是保障战机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大国航母建设和使用过程之中,总是不断地积累各种经验和教训,真正应用于实战的技术都是经历过反复试验和操练过的,也就是说,想要发展出自己的航母使用经验,除了在技术上要达到主流水准,更要勇于实践和探索,通过各种技术积淀整合成完善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