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到今天,先锋、实验似乎越来越被强调,写实艺术还有什么样的魅力?今起登陆上海久事美术馆的“凝望——现实主义画家皮埃特罗·阿尼戈尼展”中,或许藏着答案。这是近期上海继“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特展、“安藤忠雄:挑战”特展之后,再度迎来的海外艺术大师特展。
皮埃特罗·阿尼戈尼(1910-1988),20世纪国际最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之一,被誉为“最后的写实巨匠”,他同时也是艺术史上为数不多精通各类绘画技法且善用各种绘画材料创作的“全才”。此次展览以5条主题线索展出这位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53组作品,及数量众多的文献材料,全面展示他横跨50年,纯粹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生涯。“凝望”这些带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感受其所传达的纯粹情感与真实描绘。
《戴珍珠项链的女士肖像》,布面油画,1958年
在阿尼戈尼的绘画生涯中,成就他并使他获得世界声誉的莫过于肖像作品。他的油画和素描作品深受佛罗伦萨绘画的影响,笔下线条松动灵活,呈现出的人物造型饱满有力,过渡自然。此次展出的肖像作品《戴珍珠项链的女士》就颇为著名,画面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处理柔和而自然,周围环境的细节把控丰富而和谐。
左图为《伊丽莎白女王肖像》,右图为此次展出的《伊丽莎白女王肖像草图》
1954至1955年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绘制肖像,最是让阿尼戈尼名声大振,这幅作品日后被用于钱币、邮票,广为人知。此次展览这幅作品虽然没来,人们却能看见当年阿尼戈尼为英国女王绘制的一件极为珍贵的肖像草稿,简单的线条勾勒让女王的神韵和气质跃然而出。
《乌姆贝尔托·具纳丹罗肖像》,木版油画,1981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肖像作品的记录功能被逐步取代,但在精神内涵的表达上却日益丰富,层次丰满且耐人寻味,阿尼戈尼的肖像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此次展览展出了大量阿尼戈尼绘制的不同题材的肖像作品,包括名人肖像、普通人肖像,同时,他的自画像作品也呈现在展览开端,创作时间从青年时期跨度到老年时期,每一幅自我审视的作品都让人能从中感受其各个阶段精神层面的变化,笔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拘小节。尤其他暮年的自画像,有一种历经世事看淡一切的平静与沉稳。
《自画像》,纸上炭笔炭精条,1950年
阿尼戈尼的全能技法在此次展览中也淋漓尽显。展出的50余组作品几乎涵盖从文艺复兴早期开始直到当下,或已几乎销声匿迹,或仍广为流行的绘画技法及材料——从古老的油性坦培拉、到广受欢迎的油彩、水彩、再到极富个人风格特点的素描、速写等,还包含一件细节丰富而精彩的铜版版画作品。
《隐士的聚会——沙漠中的安纳科莱蒂》,板上油性坦培拉,1947年
其中,古老而复杂的油性坦培拉绘画技法在艺术发展史上至为重要且出彩。这种技法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仍保持原色最初的光彩与特点,在油画技法被广泛使用之前一直是欧洲画家最为钟爱的创作技法。此次展出的《自画像》《隐士的聚会——沙漠中的安纳科莱蒂》《荒漠的隐士》都是阿尼戈尼用油性坦培拉所绘制而成的,线条笔触的交错,色彩的明暗变化,无不展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与高超的创作技法。
《印度写生》 ,纸、毛笔、中国水墨淡彩, 1957年
展览最令人意外的作品,则是阿尼戈尼用中国水墨绘制的《印度写生》系列作品。这种中国传统书画特有的技法材料在他的笔下被运用得游刃有余,无论画面的层次、构图,还是笔触的明暗变化都体现了这位绘画“全才”精湛的技艺,以及画家对于绘画创作的热爱以及通过实践来融合传统与当代的勇气与热忱。
《自画像》,纸、钢笔速写,1930年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