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2模式推进“党建+三治融合”构筑“善治育才”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今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实际,总结推广新时代社区治理“枫桥经验”,以蓼皋街道育才社区为试点,创新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党建+三治融合”5322社区治理模式,构筑“善治育才”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品牌,帮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稳得住”向“快融入、能致富”转变,成为生活幸福、积极奋进的新市民。

一、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开展五项行动,打造社区治理红色引擎

(一)实施“强筋健骨”行动。紧紧围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结合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高质量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党员活动“三会一课”等,提升党员水平,着力解决搬迁群众融入难、住下难、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截止目前,社区党群中心涵盖社区党总支1个、片区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6个。

(二)实施“头雁领航”行动。选优配强社区党支部力量,下派副科级干部出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选派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区干部,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力量。同时将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帮扶干部纳入社区管理,开展星期六帮扶日活动。今年以来,下派副科级干部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8人,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XX人,50余名帮扶干部每周到社区开展常态化帮扶。

(三)实施“网格先锋”行动。构建社区“两委”-片区党支部-区长-楼栋长四级网格化体系。组织社区开展党组织争创先进,党员“争六星、当先锋活动”,实行网格党员“积分制”管理,进行每半年“评一评”、“晒一晒”,促推社区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激发网格党员担当意识,在各方面当先锋、作表率。今年10月,育才社区12名党员被评为六星党员。

(四)实施“服务提升”行动。组织户籍、就业、就学、就医以及社保等部门党员业务先锋到社区报道,设立综合服务工作站,推进机关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三个下沉”。同时充分利用“双线服务”等智慧服务平台、邻里互助“七小”工程、众之梦服务队等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切实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区、一站式办结。今年以来,解决群众问题、困难5000余个,满意度高达98%。

(五)实施“功能建设”行动。立足社区60亩食用菌产业基地、100亩“微田园”、3个扶贫车间,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向扶贫车间派驻党建指导员,实现每一顶菌棚、每20亩“微田园”、每个车间都有一名党员包保负责。同时根据社区四个片区48栋楼3863户住户的物业服务范围,打造“党建+红色物业”,在物业公司建立党支部,推进物业党支部书记进社区党总支交叉任职,彻底解决态度差、质量差等物业服务问题。截止目前,食用菌基地实现日产万斤、扶贫车间员工月工资平均2000元以上,社区物业投诉率下降50%。

二、强化社区自治治理,制定三项公约,健全搬迁社区自治体系

(一)制定社区公约。按照“共享、共建、共治”的原则,由居民理事会组织社区群众,围绕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制定《社区公约红黑榜》,实现依法立规、以规治区、以治促和。

(二)制定议事公约。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每月一议”议事公约,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区居民理事会主持,将社区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红白事处理、各项评选等纳入会议主要内容。截止目前,育才社区组织议事55次,商议解决问题80余个。

(三)制定事务公开公约。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办法,每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广播喇叭等形式进行社区事务公开,对涉及低保评议、产业分红、公益岗位评选等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对于网格员“红黑榜”、一站式服务情况进行公开评议评分。今年以来,公开事项100余项。

三、健全社区法治建设,打造两个品牌,发挥法治保障核心作用

(一)打造“法治育才”品牌。利用社区综治中心阵地,社区警务、司法机构人员联系社区力量,将社区网格员培养成为法律明白人。建立法律大讲堂,开展普法讲法宣传、举办巡回小法庭等活动。设立法律援助点,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的服务阵地。有针对性、有方案的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能力,唱响“法治育才”品牌。今年以来,举办法律讲堂22期,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

(二)打造“五治治理”品牌。充分借鉴蓼皋街道“支部领治、社区自治、综治主治、群团共治、监委监治”五治治理工作方法,以党建带群团、综治结合自治、公众监督与内部监督并行为抓手,构建了协作联动、齐抓共治的社区治理新品牌。

四、坚守社区德治准则,立足两个阵地,彰显传统德治社会价值

(一)立足“群团”阵地。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利用群团纽带资源,依托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载体平台,邀请省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春晖使者进小区开办道德大讲堂,大力开展道德之家、文明之家、孝顺儿女等评选,衔接积分超市开展好人榜、积德榜等活动,通过乡贤力量、居民公约、生活礼俗教化,引导群众提升思想、修养德行。今年以来,开展道德讲堂30余期,评选出“五美家庭”10余户。

(二)立足“孝文化”阵地。充分归纳推广盘信镇大湾村“苗家孝子第一村”文化传统,组织本地优秀大学生家长、孝顺儿女、好婆婆、孝亲敬老模范等家风教育成效突出、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孝文化模范,进社区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家风家训征集比赛等活,形成一批好家风家训家规,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截止目前,开展家风教育活动5期,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李旺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