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已经发《》,今天发第二部分。
我 的 民 族(2)
按:我作为康熙朝初年被编入汉八旗并隶正红旗的陈汉军第10代后人,从对祖先的尊崇而对清朝的历史情有独钟。退休后,想写本回忆录作为不能给后人留下多少物质财富的精神弥补。为此,我对满族和清朝的来龙去脉做些功课,在几年的时间里翻看书籍,查阅资料,比对信息,整理编辑出自认为符合主流观点、接近历史真实的《我的民族》一章21节,并以《空间日志》的形式留存和发表。欢迎愿意看的朋友关注,尤其是指导。——吉林市公安局退休警官 王家富
(2)满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满族原称满洲族,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这里要先说个常识,公元纪年是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法,据说是从耶稣诞生的那年开始算公元1年。而我国在解放前实行朝代纪年法,公元1年正好是我国古代西汉平帝原始元年,在此年之前往前数称为公元前,数字越大离的 越远;自此年起称为公元多少年,但不能说或写成公元“后”多少年。新开流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因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的新开流遗址考古而命名。而这处遗址仅从其上层较晚的考古发现测算其文物存在年代为公元前4100年左右。其中,1972年出土的骨雕刻鹰头“海东青”、马鹿角雕刻的图腾“鱼神”,经鉴定距今都有6800年。因此,考古实物说明至少在68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兴凯湖周边以捕鱼为生,兼事狩猎和农耕。(参见下图,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管内兴凯湖畔的新开流遗址文物保护碑)
“茶阿冲”是7000年以前古老的肃慎语言对“长春”地名的发音,意思是苍天、天之城、神赐福的地方。而茶啊冲方言,就是古老的肃慎语言,即古典长春方言,曾是满洲国语的正音,在古代东北历史上,是使用人数最多、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性语言。
在今天的东北方言中仍然保留大量的古代茶啊冲方言的元素,诸如“整”、“剋”、“削”、“跩”、“白”、“挺”、“抠”、“嗯哪”、“嘎哈”、“磕碜”、“隔路”、“磨叽”、“各应”、“稀罕”、“老灯”、“抓瞎”、“熊色”、“晒脸”、“白话”、“哈喇”、“栽歪”、“磨蹭”、“咋呼”、“掰持”、“嘞嘞”、“邋遢”、“呵斥”、“扒瞎”、“撒摸”、“毛楞”、“埋汰”、“撩哧”、“岔劈”、“够呛”、“挡害”、“饽饽”、“的瑟”、“嬷嬷”、“咯技”、“抹擦”、“得儿喝”、“欠儿登”、“老鼻子”、“秃噜皮”、“扯犊子”、“备不住”、“卖呆儿”、“晃常儿”、“那嘎达”、“麻溜地”、“整个浪”、“敞开的”、“嘎拉哈”、“波罗盖儿”、“咯吱窝儿”、“虎了吧唧”、“吭哧瘪肚”、“撤里根啷”、“半拉咔叽”、“秃噜反仗”、“静引儿地”、“可劲儿造”、“闲心难瘾”、“无几六受”、“二虎吧唧”、“淌哈喇子”、“闲噶哒牙”、“呜呜轩轩”、“尿尿唧唧”、“真带劲儿”等等,不胜枚举,这从语言的流传上可见满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公元前22世纪长春成为肃慎文明的中心,时称“喜都”,肃慎国第二代王室在此建土坯城墙和宫殿,已经有人近千户。传说公元前19世纪,肃慎南支惠(秽)、漠(貊)两部族迁来投奔肃慎国,肃慎王遂改国号德惠,改驻地为合隆。
因此,远在中原“三皇五帝”尧、舜、禹的原始社会时代,满洲族初民肃慎人,就以独特的文化形态,成为东北亚最古老的土著民族的主体部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南湖头的莺歌岭山麓靠湖滨处的莺歌岭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表 明距今三至四千年前,相当于中原夏、商、周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已有肃慎人在莺歌岭定居,从事渔猎生产,并进入原始农业的“锄耕阶段”。同时,吉林市“西团山文化” 考古发现的早期部分,也不排除是肃慎人的遗迹、遗物。
因此,肃慎人与濊貊人、东胡人相对于华夏中原,作为古代东北有史料记载的三大部族之首,其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学界认定,满族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如今,属于这一语系的还有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参见下图,肃慎人头领雕像)
远古时代有两件事开天辟地:一是伏羲氏发明以绳结网的方法,用网来捕捉飞禽走兽或捕鱼,大大提高了捕获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天然食物;二是神农氏发明原始犁,教民众耕地种植五谷,创建起原始农业,由此而逐惭解决了人类食物的稳定来源。
而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肃慎人就与华夏中原的原始人类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关系。史料显示大约在5000年前的夏朝初期,山东半岛的 “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经渤海传入东北影响到肃慎人。帝舜25年(公元前2130年),肃慎人到中原朝廷“贡弓矢”,看“舜耕田”。因此,四千多年前的满族先人就用弓箭作为礼物开展外交活动,足见满族祖先的智慧和聪明。
渔猎民族能够制作弓箭,生产力显然超过腿撵棒打,再用于外交朝贡就更是进步。公元前1050年许,华夏族羌族混血的周武王姬发灭掉通古斯-华夏族混血的商朝末代国王子辛,建立西周,肃慎族进贡楛矢石弩。至此,金代之前长期没有文字的肃慎人口口相传的历史被记入中原典籍。
所以,满洲族自古也没有脱离和割断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文化脐带。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华夏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汉族文化始终领先于边疆少数民族。作为研究东北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源自中原各王朝的史料记载,再附依文物考古的发掘和佐证。
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存斗争中,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先后出现过数十个大小民族拼杀搏斗、交融繁衍、此生彼灭、轮回更迭,推动着东北亚广袤荒原上的人类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社会从野蛮发展到文明,历史从落后发展到先进。而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肃慎人作为东北亚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优秀的主体民族,始终表现的浓墨重彩、也不可或缺、更可歌可泣。肃慎(夏商周时期)虽经历过挹娄(秦汉时期)、勿吉(南北朝时期)、靺鞨(隋唐时期)、女真(辽宋金元明时期)等民族名称的演变,但作为近代满洲族和现代满族的祖先和族源始终未曾改变,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袤地域内。
人类历史上弱肉强食、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优胜劣汰、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规律自然天成,不可回避、无法超脱。纵观民族的历史,能否产生、发展、延续的关键是要涌现代表本民族意志和利益的英雄人物及其带领下的各类文武精英,并且拥有维持和发展本民族生存空间的政权和力量。否则,这个民族就会解体、归顺、消亡。虽然历史总是为成功者唱赞歌,四大名著只有《水浒》给流寇立传,最后也还是被朝廷诏安。但是,作为后人无论祖先成王还是败寇都要尊崇和供奉,尤其满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祖先在历史上无论辉煌还是跌宕,对中国的贡献都最大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