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你和我少年夫妻儿戏耍,举案齐眉永不离。”

陈嘉明一袭红袍,垂袖作揖后,仰起清秀中透着柔情的脸庞。《贩马记》中的赵宠,已经从尘封数十年的戏本里跃然台上,变成儒雅帅气的纱帽小生——观众席上不时掌声雷动。

凭借着潇洒身段和扎实唱功,陈嘉明“圈粉”了不少年轻戏迷。西秦戏《贩马记》复排的这一年,陈嘉明开设了视频号,在抖音之外继续尝试短视频创作,首条内容便是饰演赵宠与妻子鹣鲽情深的片段。

当豪放的西秦戏融合昆曲细腻的表演方式,配合互联网的传播力加持,陈嘉明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我不想被定义。难道西秦戏演员就不能善于抒情吗?唱了戏就不能唱歌吗?”

12月29日,陈嘉明以一首融合传统戏腔与流行唱法的《江山无限》,最终摘得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桂冠。他眼里的戏如人生,不是从哪个角色中看见自己,而是“像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去探索生活的多面和可能。”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一个必选项

西秦戏,是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地方传统剧种之一,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源于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音乐声腔有正线、西皮、二黄。其最明显的唱念特征是“中州音韵,桂林官话”。

陈嘉明的家乡就在汕尾海丰。尽管以方言唱念的白字戏在当地流传更广,他却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走上了西秦戏这条路。

2007年,海丰县光明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一届西秦戏、白字戏的联合艺术培训班。师傅是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行当是老生。陈嘉明还记得,十几岁的自己看师傅表演,一把白扇便能勾勒出杨六郎被挑下马的羞愧,“耍交椅花”的绝活又叫人捏一把汗。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比起擅演家长里短的白字戏,陈嘉明开始偏爱那些西秦戏里“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和故事”。“西秦戏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激昂、粗犷的。学戏之后意识到,‘嚼’一个角色,要去理解他为什么粗犷,或者悲壮,而不仅是‘打打杀杀’。”

2017年1月,陈嘉明将自己主演的折子戏《赵氏孤儿·挂画》、《狸猫换太子·抱妆盒》、《凤鸣岐山·返西岐》、《刘锡训子》、《船头别·祭江》带到北京中华世纪坛首演剧场演出。这几出都是陈嘉明的拿手好戏:《赵氏孤儿·挂画》里,赵国遗孤赵武得门客程婴舍子而救,多年后才听闻往事,对画而拜忠烈;《船头别·祭江》中,汉朝的西平关帅主徐定邦逃回中原时,在船头与公主互诉衷情,难分难舍。

程式化表演之外,这些人物都需要更细腻的情感演绎。

“几出戏的共性在于,都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相关。”陈嘉明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打小看惯了戏里的英雄形象,真正去演的时候才发觉,人物的内心戏是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五出戏的演出顺序也有讲究,“我想让观众透过角色,去看到一个戏曲演员的成长。”

对于陈嘉明而言,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怕犯错,不断试错”。两次失败后,他如愿考进中国戏曲学院,见识到戏曲的另一番天地。陈嘉明选择了表演系的昆曲表演专业,积极向昆曲等剧种的大师求教,在西秦戏表演中融入更有韵味的唱腔和身段。在表演系的磨炼也让他重新思考出演过的种种角色——“戏曲理论要应用到对剧本的理解上,最终走进人物的内心里。”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2023年,凭借《连环计·小宴》等三出西秦戏经典剧目,陈嘉明夺得中国梆子大会青年领军擂台赛银奖。同年12月,他又以西秦戏现代剧《麒麟夺锦》获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十佳舞台新秀”称号。毕业后,陈嘉明有很多机会留在北京或苏州等大城市,却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海丰,振兴西秦戏,“在我这里,西秦戏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选项。”

在戏和曲之间,架一条斜杠

回到广东后,陈嘉明成为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旧称海丰县西秦戏剧团)的一名青年演员,继续着西秦戏的传承、传播与创新。

陈嘉明自认性格是“有点怕尴尬,比较慢热”。不过,一聊起角色、表演和西秦戏,他便充满了分享欲,甚至忍不住开嗓示范。在师傅吕维平眼里,陈嘉明一直是个“向外”的人,“只要有演出的机会,他就会把西秦戏‘带出去’。”

参加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或许是最具突破性的一次。陈嘉明得知此比赛时,首先便想到《鹭影禾香》这首西秦戏歌。

“红蓝绿古多精彩,联安今日着新装。”海丰联安镇的乡村风貌更新,成为词曲作者陈腾渊的灵感来源。他从情感出发设计歌曲,“这首歌是以赞美为主,要表达欢快、愉悦,而且要有地方特色,所以选用了西秦戏的西皮腔,比较高亢、明亮。二黄腔的话就太过婉约,正线曲又太悲壮,都不合适。”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作为演唱者,陈嘉明凭借《鹭影禾香》在汕尾赛区斩获亚军,又在半决赛脱颖而出,闯进全省总决赛。谈起为什么参赛,他正色道,“我不怕别人说我是斜杠青年,因为跨界的结合、碰撞,一定会充满新意。一人千面,好过千人一面。”与此前参加乌镇戏剧节、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活动不同,陈嘉明对此次比赛的期待是“在村K舞台上碰撞出一些火花,可以是和观众,也可以是和不同的艺术形式。”

“好玩”,是陈嘉明参加歌手大赛以来的感受。他坚信,“创作也好,跨界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玩’的过程,在交流中收获到的东西。”

既是戏中人,也是台下客。变装、戏曲妆容揭秘、幕后互动......舞台之外,陈嘉明不断摸索短视频的“玩法”,收获了不少线上戏迷,“歌手大赛也是我创作短视频的重要素材,要去突破自己的瓶颈。”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翻开陈嘉明近期的常听歌单:将现代西洋乐器融入昆曲的《游园·皂罗袍》、糅合爵士乐与吴侬软语的《西湖月圆》、用迷幻电音诠释粤剧名作的《帝女花》......这些以现代音乐元素配合传统戏曲唱腔的“跨界之作”,与陈嘉明参加歌手大赛的初心不谋而合,“我不会去下一个结论说,自己适合怎样的歌曲,参赛也是希望更多人能从音乐中感受到戏曲之美。”

共鸣

遥忆起四五岁时,那个坐在磨破的草席上,仰着脑袋急盼戏锣声响的自己,陈嘉明感慨道,“尽管现在的文娱选择更多了,酬神戏的需求还是很旺盛,每年下乡演出大概有200多场。看见台下的观众,我知道西秦戏一定要演下去。”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西秦戏之外,让陈嘉明想要留在海陆丰的,一是风土,二是人情。12月的一个晚上,安东村郑氏宗祠建祠十三年之际,陈嘉明一身常服,在门口讨了碗“擂茶”,坐在人群中看白字戏。“我们这的擂茶,也叫迎客茶。海陆丰是很好客、讲情谊的地方。”从生活里察觉到的烟火气,亦观照了《麒麟夺锦》在字里行间的一方乡愁。

陈嘉明拿到《麒麟夺锦》的剧本时,就注意到这出新编西秦戏现代剧的特别之处,“乡村振兴的故事非常贴近生活,很能反映当下这个时代。”一名希冀振兴非遗的大学生村官,一场父子同台的麒麟舞演出,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粤东小渔村。陈嘉明不断揣摩故事和角色,直到一唱一念、举手投足间,心中的江麒麟呼之欲出。

锣鼓铿锵,麒麟登场。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麒麟夺锦》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大获成功,次年成为广东省首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县级剧目。“在不久不久之前,我回归你,来当村官。”剧中的一段,陈嘉明拨动吉他的音弦,唱出了他在心里描摹百遍的,“既希望发扬传统,又带点潮流的江麒麟”。

“村K歌王”陈嘉明:把非遗西秦戏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和江麒麟一样,陈嘉明也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哪有游子不眷恋自己的故乡呢?我连海陆丰的美食都放不下。”在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总决赛的现场,陈嘉明更大声喊出“小乡村也有大世界,欢迎大家到汕尾看戏,吃海鲜!”

他与角色共振,更期许西秦戏能与时代共鸣。面对守正与创新的经典辩题,陈嘉明用“根”与“叶”来作比喻,“西秦戏的根,比如说三种唱腔,不会变成别的东西,但我们可以在枝叶上创新。编演现代戏、参加乡村歌手大赛,都是在触碰时代的声音。”

当古老的地方稀有剧种面对时代的迅疾变换,如何才能“抗打”?饰演江麒麟,为陈嘉明掀开了答案的一角。

“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只要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好东西。”采访的间隙,陈嘉明带上耳机,独自哼唱着张国荣的《Monica》。“现在还保留听港乐的习惯,它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怀旧情结之外,他从港乐的黄金时代中得到启发。“都说‘经典永流传’,传是一方面,要紧跟潮流、符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审美,才能成为经典。”

一旁,师出同门的余泽锋聊起学戏的过往,“以前练功时才叫苦,现在的年轻小子哪里受得住。”

陈嘉明笑着回道,“无论多苦,西秦戏总要有人传下去。也要想尽办法,跨界也好,创新也好,努力传开去。”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