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能借此好好思考人生,思考事业,思考未来
记得1月15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我写了一篇评论,对今年中国车市谨慎乐观,认为这会提振国人的信心,而信心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
此前,站在2019年之岁末,许多人对未来十年发展几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就是2019年是最近十年最糟糕的一年,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现在,那份协议已经没有人谈论,抗疫成为重中之重,而我们已经可以达成这样新的共识,不说其他,就是2020年的中国车市或许是未来十年最糟糕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让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为之震颤,这是任由我们发挥想象也想象不出来的景象。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组了汽车商业评论一个小分队前往灾区。当时更多的不是为了作为记者的见证,而是作为一个个人,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支持一些什么,试图改变一些什么。
但,这一次因为是瘟疫,作为个人,在武汉封城的当下,是无能为力的,也就从没有想过要去现场。虽然作为一个记者的本性,我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汽车行业媒体,但无能为力的感觉还是强烈的。
不过,我们都很清楚,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大危机,我们处在历史进程的关键点上,作为行业媒体,力所能及地,就是记录这个行业在这个严峻时刻的所作所为所期待,所以,这一期杂志的主体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汽车业。
其中,封面故事《烈火与寒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烈火日记”,写疫情暴发后,各车企如何积极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这中间包括车企的出行公司的灾区应急服务,包括全国相关车企千方百计赶制负压救护车,包括五菱等车企仅仅组织转产口罩的故事,也包括和汽车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美国密西根华人如何激情又理性地募捐支援疫区的故事。这部分的故事,我们希望反应出危局下激发出的人性之美之善良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二部分是“寒冰之际”,描写和评论车企如何在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时刻积极自救。这里面包括我们对汽车业以及经销商受到疫情影响的线上调查和线下报道,包括对企业休克疗法的建议和相关领导人的定向访谈,包括车企线上展开大规模营销活动和制定呵护品牌和经销商的相关政策,以及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影响。这部分的故事,我们更希望表达出危局之下车企如何理性或者应该如何理性地面对现实,寻求保持长久生存火种的商业理性。
除了封面故事之外,汽车商业评论编辑部部分成员也就疫情期间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写成了文章,刊登在“跨界”栏目,作为这期抗疫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的“观察”和“专栏”,也有相关疫情的评论和思考。总之,这一期杂志可以看作是汽车业抗疫的专刊,我们将这些事这些人合在一本书中(汽车商业评论的出版形式就是MOOK,Magazine+Book),比分散在网络上,更能形成和传递一种力量。
我将这一期杂志称之为写给未来的备忘录,是一本值得保存到老去的读物。但是,我也清醒地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是非常孱弱的,我们记录的思考的可能只是一些皮毛。我们所能确定的是,这一次疫情会从很多方面极大地改变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我们的记者刘姗姗写的疫情期间的观察,其中有一段描写和感想,让我印象深刻。
她写道:“从24号到31号,我只出去了一次,是在取口罩的路上。原本小区里大爷大妈聚集的小花园,变得空无一人。整个小区空旷而冷清。在取口罩的路上,除了保安和快递小哥之外,我只见到了4个人。一个明显刚在超市采购完回家的大妈,两个穿着睡衣拎着外卖袋子的姑娘,和一位全副武装的大姐,之所以说她是全副武装是因为她大概是我最近见过的人里最夸张的一位,带着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和一个塑料的雨衣(至少目测是雨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大家没有往日的对视交流,自觉远离每一个路人,行色匆匆擦肩而过。”
虽然我们在诸多方面显现出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但同时人和人之间因为害怕导致的以邻为壑,封城之后显现的弱小个体的卑微,同样令人心惊肉跳。武汉的一位六段围棋手李喆封闭在家的日子里有一段关于围棋与当下联系的哲思。
他说:“围棋更多地是教会我们策略,处理问题的时候,怎么做能够更有效率、收益更大,怎样能去达到一个整体的目标。自古以来,从围棋中得来的比喻在社会层面广为人知。这些比喻有些是正向的,但有些,是危险的。比如,把人比作棋子。围棋中的策略,是为了达到整体目标而构建的,所以有些棋子可能是弃子,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要被牺牲掉。但如果这个逻辑推广到社会中,就是反伦理的,是危险的。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要避免把人当作棋子,人不是棋子,每个人的基本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李喆这些话肯定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但我觉得,至少我们每一个人见到任何一个人,还是要避免棋子思维。否则,此次疫情过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该是如何艰难的事情。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对从武汉流行出来的这个病毒最终确定的名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同时,它所引发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即2019冠状病毒病。为什么有不同的命名?因为它的症状与SARS有较大差异,不限于肺炎,但这个病毒与SARS有遗传学关联,属于同一簇。不过,据说国内有专家反对如此命名这个病毒。
无论从哪个方面,此次疫情给我们上了非常沉重的一课。但是,疫情还远没有结束,我们还处在抗争之中,但愿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能借此好好思考人生,思考事业,思考未来。我希望大家都有信心从此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