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秋天的夜晚,静静品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佳句,不知不觉中,仿佛又置身记忆中遥远的时光。夜虫唧唧,灯火摇曳,那是年少时在秋夜阅读的美妙记忆。
与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儿时秋天放学回到家,我丢下书包不是去摘棉花、掰玉米,就是割水稻、打芝麻、刨红薯等。到了夜晚,父母还忙碌在田间地头,常安排我到打谷场去看管那些晾晒的稻谷,这便是我最期待的读书时光。深夜,点起马灯,拨亮灯芯,坐在茅草棚里读一本借来的书籍,或散文诗集、或历史小说、或红色名著。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那份欢喜、那份满足,是我童年惬意而充实的独特记忆。读累了,揉揉眼,伸伸懒腰,走出茅草棚,空气里飘荡着庄稼成熟的芬芳,虫鸣伴着犬吠,点点灯火闪烁在朗朗月光下……突然发现生活的小村庄处处清风明月、诗情画意。
宜人的秋夜,轻轻地握一卷诗书,在那暗黄的纸页、错落的文字里流连忘返,听那些跳动的音符,在心底奏着潺潺乐章,便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恩泽,不辜负这奇妙的夜晚。就这样,年少时的很多个秋夜,我都在温馨的阅读中,在淡淡的书香里探寻那五彩缤纷的世界,并渐渐长大。
后来,我走进了激情似火的军营。紧张的训练之余,我时常怀念秋夜打谷场茅草棚阅读的经历,想家念亲的滚滚热泪,时常打湿枕巾。好在我们炮兵部队,几乎每年秋天都到远离城市喧闹的地方进行野外驻训。面对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美景,随心所欲的秋夜阅读,成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
虽然训练十分辛苦,但我从未放弃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或许凭着这份执著与韧劲,几年后我被破格提干。此后,每到金色秋光、厉兵秣马的日子,无论工作再忙、时间再晚,我也要静坐在帐篷里,借着柔和的灯光,打开一本喜欢的书。肆意阅读的惬意犹如尘封多年的一坛老酒,香的韵味在秋风、明月、虫吟和战友们香甜的酣睡中徐徐飘散开来。读累了,步出帐篷,感受皓月当空和远山如黛的夜景,回味着书中曼妙的文字和动人心弦的章节,倍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三年前,我怀着无限的眷恋与不舍告别了军营,转业到了地方工作。每当小区的草木披上一层厚重的秋意时,“青灯有味似儿时”的满满诗情,总是在不停地撩拨着我归乡的心。于是每年的秋天,我风雨无阻驱车数百公里,奔向故乡,投入秋天温暖的怀抱。
昔日的打谷场、茅草棚如今已被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和整齐的楼房取代,老屋一角仍旧堆放着我从小学到中学读过的旧书籍。虽然这些书有的书页泛黄、斑驳起皱,有的还被小虫啃噬得不成样子,但我依然情不自禁放下手机,乘着丝丝缕缕的秋凉,伴着虫儿的欢唱,携一抹昏黄的灯光,展卷徜徉其中,儿时甜蜜的书香不觉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