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沈阳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就是一出反转大剧。然而,看反转剧我们觉得过瘾,但楼市的反转剧情,却是购房者不可名状的伤,当然房企也在承受楼市抖动所带来的阵痛。
1
2021年上半年,全国楼市成交延续高热度。
根据CRIC数据,全国100个典型城市2021年1-5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合计236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过半,较2019年同期增长27%,成交规模创近3年同期新高。
与此同时,调控也持续加码,严打“假离婚”购房、房贷审批“三价就低”、三条红线、严禁炒作回迁房、学区房“双限”,其势如井喷。据统计,全国前11月的楼市调控已达570次,平均一天约1.7次,刷新历史记录。
最终,下半年的楼市降温了。不仅成交下降,甚至还有部分高杠杆房企出现了集中违约事件。
这一轮调控,国家贯彻“房住不炒”的决心很坚定。
2
全国楼市抖动,沈阳无法置身事外。
上半年,还能看到千人抢房以及动辄过亿的集中开盘盛况,而转眼间,土地流拍、打折促销、成交下滑、甚至还传出了限跌令。
一时间,行业愁云笼罩,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根据房谱网数据,沈阳楼市单月成交数据在9月达到了年度最低谷,只有约45万平的成交,不仅“金九”没有了,还没有年初的传统淡季销量好。
打击楼市信心的还有土地市场,在刚刚结束的第三轮集中供地中,沈阳推出27宗地块,只成交了8宗,其中还有2宗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
3
将目光向前推,30多年的中国楼市似乎一直如此,外部环境宽松,楼市火爆,政策刹车,楼市就可能瞬间转冷。
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直就在过热和过冷的跷跷板上来回折腾。
虽然楼市中有为数不少的受益者,虽然有人盼着房价快上涨,也有人盼着房价下跌,但楼市来回“抖动”是真真切切给城市、经济、购房者乃至房企自身带来伤害。
楼市遇冷,房价下跌,一方面影响的是购房者信心,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必然导致短期需求萎缩。
楼市持续下行的进一步结果就是房企现金流紧张,比如今年有一连串的房企出现了债务违约,大多数的烂尾楼都是这么来的,买了这些房企的房子,恐怕交房都会成问题。
此外,房地产一直有国民支柱产业的说法,因为一个房地产行业涉及上下游60多个行业,房地产本身和产业链占中国GDP的30%以上。所以房地产下行影响的可不止是自己,很多行业、很多人的生计都会受到牵连。
另一方面,部分房企因为成本原因,不得已降标减配,轻者影响居住体验,重则带来房屋质量问题。
就2021年而言,楼市转折的暴击应该令不少人刻骨铭心。
4
值得欣慰的是,楼市也传来了一些回暖信号。
最重要的就是,中央重磅会议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明确指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健康稳健,同时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沈阳楼市。
房地产不能不支持,支持太多又会带来风险,唯一的解决之道只有稳定,只有“房住不炒”。
为此【地产高参】特别策划《“Fang”住不抖》年终专题,既是对2021年沈阳楼市的回顾,也借此专题树立市场信心,倡导健康的楼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