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孙增弟:著名中国画画家,1943年生于青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青岛日报社主任编辑。
2006年作品《暖阳》入选“2006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并获优秀奖,李苦禅艺术馆收藏。
2005年作品《璀璨的金秋》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05年作品《邂逅相逢》入选“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5年作品《祈望》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作品《藏民》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孙增弟,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动物、速写等。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数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和艺术活动,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有《孙增弟画集》、《孙增弟速写集》、《中国画实力派名家一孙增弟》、《孙增弟花鸟画作品选》等发表论文50余篇。作品及名字被载入近40余部美术专业大辞典中。
《正在小憩的朝拜藏女》
孙增弟笔下的阳光西藏
单应桂
听说孙增弟先生近期创作了一批反映西藏生活的作品,趁去青岛办事之机,相约到他家中拜访。
走进画室一张大大的画板几乎占据了一面墙,画卷、画稿、画框、书籍使画室显得拥挤,在这十几平米的房间里,他是怎样完成那批巨制的?使我难以想象。要看那些画只能将大卷的作品扛到客厅在地板上打开,这一卷卷沉重的画就是增弟几年的新作。为了不致使看画者太累,他只选了部分原作给我看,看完这几十张大幅作品,不能不使我感叹他的创作激情和思维的活跃,也使我佩服他旺盛的精力,看到一幅幅大大的肖像画都是画在六尺对开的宣纸上的,还有那六尺、八尺甚至丈二的巨幅创作、人体写生,更使我震撼。我佩服他四十年锲而不舍追求通达艺术巅峰的精神;惊叹他艺术上的突破,今日的孙增弟使我刮目相看。画掀过一张又一张,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西藏。
《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
《高原牧歌》让我看到一个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藏族女孩,在阳光照耀的草原上放牧,一群吃草的牦牛,在女孩的歌声里低头吃着草,一派和平安详的景象。作者通过一个女孩形象的刻画,深刻反映出藏民生活,从奴隶到主人的巨大变化,而轻松疏朗的用笔用墨很好地表达了这一主题,肖像画《卓玛》作者塑造了一个美丽的、略带羞涩的藏族少妇,她的矜持、他的气质,让人看到这是一位受过教育女性,一改人们在表现藏女时偏重画她们的原始美,甚至有些木纳和对外界的无知和茫然。而增弟则侧重刻划新一代有知识的藏女充满聪慧的美;《暖阳》画中的母子,似乎在匆匆的草原上与作者擦肩而过,自然的不加修饰的动态中让读者看到了母爱和人性。。。。。
《好日子》
《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是一幅近乎丈二的巨幅群体人物画的力作,画面震撼冲击力强。作品描绘了在节日里,一群花季藏族姑娘——格桑花们相见时的欢乐情景。
这群生活在离天最近的雪域高原上的太阳的女儿们,身着盛装相聚一起,她们朝气蓬勃,谈笑风生,欢乐无比。看得出在这群藏族少女们身上有一种主人般的自信,一种和谐家园的安详,一种幸福满足感的流露。
《黑力宁巴小站》
整个作品作者用生动淋漓的笔墨刻划了不同人物的各种神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画面人物灿烂、亮堂、充满阳光。
孙增弟在使用传统笔墨的同时为了更好的表现大雪山,大草原的浩茫雄峻,他用版画里的黑白灰的表现手法去体现雪域高原的强烈对比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力度,在刻划人物时又将西画的光影效果有分寸的合理的自然的揉入画面,增加了人物形象的力度。有着很好的水墨画功力的他,把这些不同画种的元素融合加工,巧妙而自然的体现在他的绘画中,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是与作者四十多年的苦苦追求是分不开的。
《阳光灿烂》
当笔墨和你要表达的意境和物象做到最好的结合时,你的艺术便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一生都在为这个最完美的结合而不懈的努力。
孙增弟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多年来他千心万苦,在艺术的园地里耕耘。今天他步入了收获季节,奉献社会一个骄人的成果——阳光西藏。
《雪山归》
孙增弟身上有一种特质,一种坚忍不拔直奔目标,而又能运筹帷幄把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对创作不利因素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有利因素,变为攀登艺术高峰的基石。比如,他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不可能有充余从事创作的时间,这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但增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他将速写、写生与时事报道结合起来,他认为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手段,能培养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概况能力,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画了万余幅速写,磨练了他过硬的造型能力,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这万余幅速写中又精选出200幅出版了《孙增弟速写集》,由于他的高质量获得了山东省第五届优秀图书奖。
《牧场》
他还利用工作空隙的点滴时间,有计划的学习花鸟画。孙增弟不是那种浅尝辄止,浅得则善的人,他深知艺术之路的漫长和艰辛,他看准了的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去干,要干就要干好。“人家画十张,我要画一百张”的劲头,开始了他学习花鸟画的历程。他拜冯凭、张朋为师,虚心求教,数十年的苦功,从小写意到大写意,一步步走来使他笔底的功夫来了一个质的飞跃,解决了他在创作中用笔用墨的诸多问题,他深知速写和花鸟画的提高,将深刻的影响着他人物画的发展。
《牛羊山岗去》
张朋是位艺术高超,人品高尚的大家,对孙增弟的艺术成就和人品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张朋的教诲下,他真正领会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真谛。他认真观察学习老师的用笔用墨的特点。所以从增弟的画中我们不难看到透出张朋先生那种洒脱疏朗的潇洒精神。
《高原牧歌》
叶浅予先生文革之后,恢复了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的职务,决心改革人物画的教学,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物画的教学要从花鸟画入手,以解决人物画创作中的笔墨问题”,这是叶老在几十年的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之谈。而孙增弟从花鸟画入手的想法也正是从他实践中悟到的一条求索之路。每一位人物画家时时都会遇到笔墨上的困惑,如何去解决也是大家共有的问题,孙增弟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所以我认为增弟是位有思想的善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学者型的画家。
《三个劳作的藏妇》
有人退休之后觉得无事可做,非常失落,而孙增弟的退休却给了他充足的通往艺术高峰的黄金时间。60岁的他一下子成了时间的富翁,他兴奋地计划着如何去使用这后半生最宝贵的光阴,他说:“我终于尝到了天天能画画的滋味,太好了。”他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路遥遥》
在这种兴奋与冲动的驱使下,他到祖国各地去写生,去感悟生活,画了大量的写生,其中使他激动不已的便是去西藏高原的经历。
当他第一次踏上西藏这块圣洁而神秘的土地时,画家彻底被他征服了,使他不能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那里去“朝圣”,在退休的七年中他十次奔赴西藏,寻找使他在艺术创作中闪现“灵光”的圣地,他克服着年龄体力上的局限。克服着高原反应,克服着缺氧造成的浮肿。。。。
《归途》
在这里他看到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的巨大变化,广大藏民从任人宰割的奴隶到成草原主人的巨大改变,使他们在精神上、肉体上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奴性的压抑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忧无虑的自由感和阳光感。在粗犷彪悍的外貌下,透露出一种当家做主人的豪迈情绪。孙增弟看到了藏民精神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而且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多少画家进入了西藏都被它那博大、浑厚、淳朴、苍凉和野性所感动。是的,每一位画家都会从自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体会,去表现,因之大家笔下的藏人便多有不同气质和面貌,而孙增弟被深深打动是一个阳光自信的新西藏。
《雪花飘飘》
他是这样描写他对西藏和藏人的感受:“他们粗犷、谦和、真诚善良、心底清澈而透明,充满阳光……,那粗犷的身躯皱裂的大手和紫红如铁铸般的面容,使我感受到他们奔放、雄强、坚毅和野性的生命力!”“每次踏入这块土地都会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与飞升。每当我拿起画笔,藏民的生活,形象就会像翻江倒海般的涌现在我的眼前,那种神鬼莫测的强大吸引力使我强烈的创作欲望难以阻挡。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会一幕幕地从脑海进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之中,成为我的一片精神乐土。”
《旺姆卓嘎和她的牛群》
这里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孙增弟紧紧地吸引住,变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十次赴藏画了大量的写生,收集了数以千计的创造素材,每次回来后便把自己关在画室里进行再创造,一幅幅巨幅反映西藏生活的画卷在这不大的画室中诞生了。
《洗衣归》
以孙增弟的文化艺术的底蕴和思想素养,加之他的人生阅历,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他自己深刻的独特的见解,对真善美的追求更有其深层的体验;他对西藏和藏民的感动和利用绘画去表现的激情,并不是出于猎奇或是拘泥于对其表面的强悍和野性的描绘,而是西藏的人民从奴隶到主人的这一根本性的社会变革给他们的心灵带来的深刻变化。孙增弟看到了一个阳光的西藏,一个充满理想和幸福感的西藏。
因此,孙增弟笔下的藏民是阳光的。
【单应桂: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文史馆馆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主席;厉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邂逅》
《心语》
《卓玛》
《劳作的藏妇》
《牵手》
《日出而做》
《放牧的藏族青年》
《藏族老太速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雪域高原之晨》
《又添新羊》
洁白的哈达
《远方》
《朝圣转经人》
《回眸》
《喜盈盈》
《扎西德勒》
《家园》
《藏民肖像系列~之1》
《藏民肖像系列~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