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壹读君曾经感慨过,「妈妈,我在B站追新闻」。
去年,壹读君曾经感慨过,「妈妈,我在B站追新闻」。
众所周知,B站是一家学习网站,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B站再破圈我也从来没想到,竟然有一天,我要向爷爷他老人家报告,自己在B站听戏了。
要怪只能怪,她太美了!
戏腔版《昨夜微雨问海棠》
左:UP主边婧婷 右:UP主叶聪名啊
咳咳,想啥呢,我说的是小姐姐们的腔调和表演。
尤其当唱到「踏断红尘不肯相忘」时,右边小姐姐的眼神从前半句的深情哀怨,到落在「相望」时的坚定喜悦,变化一气呵成。
谢谢,有被撩到。
这首《昨夜微雨问海棠》来自最近在B站非常火的音乐区团体——「416女团」。
这是一群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戏曲专业的学生,416是这群女孩的宿舍号,别看都是素人,但一亮嗓,不需要任何乐理知识也能明白,这是一群大触。
一首古风歌曲《赤伶》翻唱,斩获386万播放量。
分分钟展现什么叫来自职业选手的降维打击。
重磅推荐这位叫边靖婷的UP主,女生唱老旦,飒倒少女千千万。
要说注意到B站上有戏曲内容,还要追溯到2021年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
当时主持人何冰说有戏曲节目,搭上主持还有撒贝宁,我第一反应和一些弹幕一样,「害,这不变成了央视春晚了嘛」。
但马上啪啪打脸。
一支《惊•鸿》,我从躺着看,到坐起来看,最后直接跪着看完。
表演者裘继戎是京剧裘派嫡系传人,却在台上一口未张,硬是用舞蹈带着所有观众在梦境中游历了各种戏曲舞台。
记得那天晚上的热搜里写着——「惊鸿是对晚会审美的降维打击」。
《惊•鸿》的起源,据总导演宫鹏接受采访时说,要追溯到2019年底在B站突然火爆的一个秦腔段落《逐渐暴躁》。
选段中,国太李艳妃与定国公徐延昭两人围绕明穆宗死后的皇权继承问题展开了争论。
皇亲国戚从针锋相对辩理到拍桌子互吼「要斩要斩实要斩」、「不能不能实不能」,收获超过400万的播放量。
这支视频其实对原片做了小改动,调快了一点播放速度,却给吵架的舞台制造出了一种颇有喜剧效果的鬼畜感。
你会发现,B站上这种对戏曲艺术的小改动、大变化,俯拾皆是。
边婧婷和416女团的UP主,在发布视频的结尾都会标出几行大字。
甚至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都会明确标出哪句用的是戏腔、哪句是流行歌曲唱法。
「戏腔」在B站上逐渐有了专有名词的味道。
它其实是年轻的UP主们,将戏曲的发声技术运用到流行歌曲——古风歌曲也是流行歌曲中的一种——的演唱中,将两种文化杂糅到一起演绎而来的技巧。
考究的话,古风歌曲与戏曲的交融在B站上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那个B站还远没破圈的上古时代,从古风发家的B站音乐区UP主排骨教主(男),就曾向山东省京剧院的老师们讨教演唱技巧,用女声演唱《牵丝戏》。
弹幕和评论区应声变弯。
不仅真人UP主能玩,「软件UP主」也能唱戏。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首歌——2019年拜年纪单曲《繁华唱遍》。
这首歌本来就是歌颂戏曲文化的——
回眸又见梨园一到台前就少年
不是韶光贱姹紫嫣红怎舍得开遍
就怪我心太贪
要把灯火轻轻燃
擎了这《一枝花》招来《离亭燕》
我此生不肯《解连环》
最爱你太翩跹
做打唱念一字一流连
戏里繁华戏外江山
你的美只愿岁月看得见
词首先美。
更绝的,还得说演唱者,是这位。
虚拟偶像乐正绫。
为了避免圈外人理解太难,姑且可以把她当成一个有动画形象,本体是一个演唱软件的电子产品比较好。
只要你输入谱子和歌词,她就可以给你唱出来。
但是,如果想实现最佳的效果,还需要专业人士做技术调试,专业说法叫「调教」。
而这首《繁华唱遍》,乐正绫就被UP主纳兰寻风调教出了「戏腔」。
堪称鬼斧神工。
发现了么?上面几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边婧婷、排骨教主的戏腔,是古风与戏曲的融合。
裘继戎的《惊•鸿》用创意舞蹈演绎了戏曲。
《繁华唱遍》横跨流行、戏曲及虚拟偶像三种文化。
《逐渐暴躁》随便借一张图,都能找到鬼畜的影子。
……
这就是B站UP主的得意技——往大了讲,叫文化融合。
说人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我愿意,什么样的文化都能拿到一起变成个新玩意儿。
我愿称之为「文化奇美拉」现象
在戏曲这个领域里面,几乎各分区的UP主都有自己的玩法。
比如美妆区,UP主们做过各种戏曲类的仿妆教程。
仿妆都算初级阶段,京剧妆还能和赛博朋克结合在一起信不信?
裘继戎可以用舞蹈演绎京剧,为什么女团舞蹈和电子乐不行呢?一支《花枪》献上。
在万物皆是生活的生活区,甚至有些东西,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它是京剧与什么的结合……与,交通事故?
这是年轻人中大名鼎鼎的谭Sir,一名交警,同时是成都卫视知名普法、民生、单口相声节目《谭谈交通》的「外景」兼唯一主持人。
在抓到触犯交通法规的面包车司机时直接开始整活。
银色的面包快似马
路口的红灯它是渣渣
黄脸的师傅
白脸的谭Sir
电视机前的观众
都笑~哈~~哈~~~
我想司机此刻的心情应该很复杂……
尽管,这些内容很有意思,不乏精致的作品,甚至哪怕年轻人通过这些内容,重新喜欢上了戏曲……
可能,依然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改造」,或者认为这是在「糟蹋国粹」。
毕竟,我们熟悉的国粹是这样的。
京剧里,有一个表演动作叫做翻吊毛,是老生的基本功。
凌空滚翻,后背着地,再跃起来。
谭派老生谭元寿先生,在一场戏里,别人都想让替身来帮他做,但老先生话都没说,亲自翻了次吊毛。
谭元寿时年72岁。
这才是角儿啊。
角儿、艺术家、国家瑰宝……
对应的是端庄、严肃、神圣……
这样的背景下,如王珮瑜,瑜老板这样的角儿,再出来推广京剧的时候,都不得不打出一首苦情牌。
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京剧快亡了,我要俯下身段和年轻人在一起,才能力挽狂澜」式叙事。
因为是高级艺术,所以被束之高阁,所以快亡了,所以要苦情。
这太诡异,也太荒诞。
艺术终归是要让人欣赏的,没有人欣赏的艺术,就像失去信徒的众神,不过是一群徒有躯壳的耄耋老人。
在这个意义上,我很欣赏日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武士、剑道、忍者、三味线、竞技歌牌……
他们把这些放进舞台表演、放进动画,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你没有看到有人站出来说,「《火影忍者》是玄幻不是忍者,火遁不是喷火,而是放烟雾弹!忍者也不会结印,多傻呀!」。
所以我想,不如就先把戏曲交给年轻人,看他们还能玩出些什么花样。
不喜欢戏曲改变的人,依然有专业的剧院侍候;但如果你想「欣赏」,希望戏曲有更多元的内涵和更野蛮的生命力,多上上B站。
一种艺术,多种姿势、多个舞台。
不挺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