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呱呱,你们猜是什么东西呢?很多人可能猜不出来。呱呱其实是天水的传统小吃,就如兰州牛肉面,东乡手抓一般,是一种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被称为“秦州第一美食”。小编不知从哪里听到的一句话“故乡在胃里”,大概离开故乡的人最深的思念,就是吃食吧。当然,呱呱也承载了天水人从小到大对故乡的热爱和记忆。
初闻此名字,也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到底为啥叫呱呱呢?原来呱呱是天水土话锅巴的意思。相传,西汉末年天水呱呱就已存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上将军隗嚣割据天水时,他的母亲朔宁王太后非常喜爱呱呱,“三日必有一食”,随后呱呱便成为皇宫御食,专门有御厨为太后烹制。
东汉初年,隗嚣兵败刘秀,投奔西蜀孙述。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在城中租一铺面经营呱呱,天水呱呱制作技艺就这样留传了下来。元明清时期,天水呱呱制作技艺流传广泛。解放以后,天水呱呱成为当地人民最受欢迎的一道小吃。
绵延了千年的呱呱,如今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人人都可以吃的大众美食。兰州人都说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那么天水人的一天就是从一碗呱呱开始的。去天水的人如若不吃一碗呱呱,那就是没真正到过天水。现天水呱呱制作技艺也已被列如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天水呱呱的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这么美妙的美食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呱呱的制作需要这几个过程:选材料、磨浆、过滤、慢煮、搅拌、捏制、配料。
荞麦呱呱其实就是荞麦淀粉制作的。制作荞麦呱呱的时候首先要选好材料,一般选用陇南盛产的荞麦。后将荞麦处理成荞麦珍子,用石磨将荞麦珍子磨成浆糊形状,经过磨浆的荞麦通过过滤提取淀粉,淀粉需要浸泡48小时以上,多次换水,过滤掉淀粉中的杂质,再经过加温水放入锅中用小火慢煮。
煮的期间要不停地搅拌,也是最费功夫的,必须要搅拌均匀、稀稠得当,而且还要时刻掌握好火候,这就需要制作者的耐心和体力,有时一次可以加工上百斤的呱呱,但工序常常使人手臂酸痛。搅拌到锅内形成厚厚一层色泽黄亮色的呱呱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回醒,一锅香气四溢的天水呱呱就完成了。
最后是用手将成品呱呱捏成碎块,放入碗中,再配上油泼辣子、芝麻酱、食盐、香醋、蒜泥等十几种调料,就可以尽情享用了。不过,呱呱猛然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精致,吃起来却是上等的美味。
天水呱呱之所以味美宜食,关键在于呱呱调料的配制,许多祖祖辈辈经营呱呱的人家,有独特的调料配制之法,将其视作祖传之宝,秘不外传。就如牛肉面的奥秘在汤里一样,呱呱的奥妙便在配料里。
在天水,大街小巷上都能见到卖呱呱的摊点,排队买呱呱的人们也成了天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食客们如果想要吃一碗正宗的天水呱呱那得要早起。吃一碗温热中带着香辣的呱呱,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其实有很多外地人看到呱呱上面那红彤彤的辣子,就会打退堂鼓了,其实呱呱看着辣,吃起来却不辣,反而有其独特的香味。
营养专家研究发现,天水呱呱的营养价值很高,低糖、低脂肪,常食还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含有丰富的蛋白、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据了解,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非遗传承人展播
剪纸传承人系列之王永兰
王永兰,60岁,甘肃清水县人。自幼受母亲影响,耳濡目染,爱上了剪纸,一剪就是50多年。退休前,她是清水县第一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剪出蔬菜、水果、小动物等给孩子们指认。代表作主要有《家务事》等。
2007年4月,她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入选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剪纸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多个大奖。她的剪纸作品想象力丰富,常把家乡的山山水水用剪纸表现出来,将眷恋寄托于这方寸大小的红纸之间。她的作品,能够让别人感受到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