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徒手健身神技俯卧撑,为何让你身材越练越崩?|每日一问

本期速读

胸肌形态由肌肉围度,体脂率,自身基因综合决定

俯卧撑是否应该天天练,取决于所选择的训练强度

几种俯卧撑姿势没有优劣之分,应根据训练目标加以取舍

练胸不练背,迟早得驼背

在家闭的日子日,怎样高效的徒手健身,成了肌友们心中的世纪难题。

根据大家留言中的提问,今天咱们先来聊一聊,经典徒手动作之一,俯卧撑到底该怎么做~

有的肌友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笑了。

俯卧撑有什么好讲的,干就完了!没毛病吧!

不,全是毛病……

不少肌友看过这样一类帖子 “每天100个俯卧撑,记录30天的变化”

视频中的健身者们纷纷从“瘦竹竿”,变身肌肉型男,看起来非常励志,可亲自试试吧,又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同是练的俯卧撑,别人练出了模特身材,自己练出的胸型却是一言难尽,好像还有点驼背了。问题出在哪呢?

其实,动作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练到了精准。俯卧撑看似简单基础,也因此导致更多的人忽视了其中细节,从入门到瞎练。解锁正确的训练方式,就要从这些点讲起。

什么决定了胸肌颜值

俯卧撑是一种复合动作,胸肌、肩部三角肌、肱三头肌、核心肌群都会在动作中参与发力。不过这不代表,只练俯卧撑就能锻造出完美的上半身。

一个人的胸肌型态是由胸肌厚度,体脂率,基因综合决定。动作准确,强度达标的俯卧撑,确实能有效的锻炼到胸部肌肉,但这影响的只是胸肌厚度(营养充足条件下)如果体脂率过高,依然不会有漂亮的肌肉线条,这和腹肌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如果本身体脂较低,营养充足,训练动作上也准确合理,没有过于偏重于某一部分肌肉,那胸肌形态还不理想,则要考虑到先天基因的因素。

每个人肌肉束的起点和止点各不相同,这无法通过锻炼更改,如基因决定一个人是圆形胸,那无论怎么加强下胸锻炼,也无法把胸肌练成棱角分明的方形。当然,就算一个人先天胸肌是方形的,如果疏忽了下胸训练,整体胸型也不会完美。

再者说来,俯卧撑虽然对胸肌有很好的刺激效果,但并不能很好的锻炼到背部肌肉。“收缩”是肌肉的主动性功能,如果胸肌训练的非常发达,而背部肌肉一直疏于锻炼,两者就会像一边倒的拔河一样,让身形渐渐向前包裹,久而久之可能带来驼背。

如果已经出现了此类趋势,应合理利用引体向上等针对背部肌肉的训练,均衡各部分肌肉强度。

综合而言,不要过度依赖某一种动作,不要过度偏重某一部分肌肉。俯卧撑在徒手训练动作中,诚然有着较高的性价比。但想只靠每天洗澡前的50个俯卧撑,就练出理想身材,是不现实的。

俯卧撑要不要天天练?

一个挺悲伤的故事,俯卧撑有人天天练,有人隔天练,有人几天一练……每种模式都大神辈出,似乎怎么练都有效。自己跟着一学,却发现半途力竭手腕疼,肌肉还没怎么长。

这并不奇怪,俯卧撑这种自重训练,训练难度直接受到个人体重影响,每个人的肌肉力量也不同。一个人的成功经验,在另一人身上未必适用。

关于俯卧撑训练频次选择,大体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中等训练强度,天天练可以

如选择高强度超量训练,就不适合每天训练

肌肉在经过高强度刺激后,如果得不到足够的修复机会,就又进行了下一波训练,很难长出饱满的肌肉。超量恢复需配合休息与营养,才能让体能与肌肉围度有进一步突破。

对于一般健身者,如果以增加肌肉围度为主要目标,俯卧撑训练频次,推荐在每周2-4次,每次3-6组,每组8-20个,组间休息一般建议在20-30秒之间。

在动作标准安全情况下,如仍觉得负重太小,不好感受肌肉发力,可考虑动作中背杠铃片,背负重书包,背对象,背肌友……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常见训练误区

良好的训练效果,离不开规范准确的动作,不过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初入健身的小伙伴,10个里能有7个把俯卧撑动作“练错了”,这六点细节不可忽视:

1

_

_

全程俯卧撑幅度

都说俯卧撑要做全程,但关于全程的概念,却被不少肌友们所误解。其实动作中,将身体抬起过高,是个标准的错误动作。

身体抬起过高,意味着肩胛骨要过多的打开,这时候前锯肌就会参与将身体抬起的过程,胸肌和肱三头肌的作用就会降低。

改善方法:动作中的下降部分,鼻尖及胸部腹部应接近,甚至轻微碰触到地面(注:控制肌肉的极轻微碰触,不是让脸砸地)。再将身体推到刚好保持挺胸的位置,不要通过张开肩胛骨和肩部前移将身体抬到最高点。

2

_

_

双肘过于外张

俯卧撑动作中,如果双肘过于向身体两侧打开(肘部指向身体两侧,大臂与上肢呈90度角)这样的姿势就会增加动作中肩关节负担。

需要提及的是,双肘外张的姿势并非绝对不可使用,对于俯卧撑一个都做不了的新手朋友,双肘外张的姿势更适合入门。不过对于有一定训练经验的肌友们,这种练法就意义不大了,夹肘俯卧撑可以限制三角肌前束发力,对胸肌和肱三的刺激效果更强。

改善方法:动作中,双肘应略微内收,大臂大约和上肢呈45-60度角。这样做有利于胸部和肱三头肌的发力,同时避免肩关节受伤。

3

_

_

手掌位置

这里暂不包含各类变式,就针对标准俯卧撑来讲。手掌撑地的方式,其实也会影响到训练效果。

改善方法:标准俯卧撑中,手掌距离推荐在1.2—1.5倍肩宽,双手在胸部正下方。指尖外旋,掌根内旋,这种细微的改变,会带来不一样的胸肌激活效果。

4

_

_

身体没有成直线

俯卧撑动作中的每时每刻,身体都应该保持在一条直线。膝关节向下塌,臀部上抬或下沉,抬头或垂头,等一系列身体不在一条直线的姿势,都是不标准的。

改善方式:通过收劲臀部和核心区,让全身从双脚到头顶都保持平直状态。

5

_

_

动作速度

过快的俯卧撑动作,很难保证动作幅度和准确,感受肌肉发力上就更别说了。不过俯卧撑也并非做的越慢就越好,我们可以把一个高精准俯卧撑动作的轨迹,想象成一个下压再弹起的弹簧。

改善方法:推起身体时的速度可以快(注意综合前面所讲的全程俯卧撑幅度),下降身体时,利用胸部和肱三头肌尽量控制下放速度,这样一快一慢能对肌肉起到非常良好的刺激效果,催生超量恢复现象。

6

_

_

不正确的呼吸

呼吸的掌控一直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点,如果没有对呼吸节奏和速度进行良好的控制,对于身体躯干的稳定是很不利的。

改善方法:俯卧撑动作中,可以在下降身体之前用鼻子吸气,然后在推起身体前吐气,保证一次动作过程中,完整吸吐气一次就可以。

营养不能停

最后,在营养方面,不少肌友产生了在家徒手健身,训练强度达不到健身房训练水准,补剂是不是就可以少吃,或没必要吃了……

不是的哈!且不说标准的徒手健身训练,也能带来不错的肌肉刺激效果,就算强度真是远不及健身房中的训练,营养也绝对不要减量!

尤其像乳清蛋白,不仅可以补充肌肉合成所需营养,对于提升免疫力也很有帮助。如果家中库存已经耗尽,也要尽量从食物中摄取足量营养。

此外,抑制肌肉流失的BCAA,提升免疫力的谷氨酰胺,在居家健身阶段也完全可以保持正常摄入量,甚至略有增量。其他补剂,如氮泵这类的,如果训练强度不够,可以先停一停了。认真对待每一种训练,合理选择营养,我们才能日渐强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