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
常常会有人抱怨
身边的小人无处不在
比如爱搬弄是非的同事
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人等等
而自己又没办法逃避
真的让人很烦恼、头痛
那对于我们学佛者来说
应该如何应对身边的小人呢?
『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人处处与佛作对,他曾“犯”下累累“恶行”,他就是佛陀的堂弟以及阿难的亲哥哥——提婆达多。
按照现在的说法,提婆达多可以算是十足的小人、恶人。佛陀晚年时,他曾企图篡夺佛位,利用巨石、醉象、毒液等多次行刺佛陀未遂。除此以外,提婆达多还分裂僧团,破和合僧,私自挑拨五百比丘离开佛陀。最终因犯下五逆重罪,命终堕地狱。
面对提婆达多这样的恶人、小人,佛陀是怎么做的呢?佛陀依然宽容于他,常以慈悲力,愍而哀伤,甚至还把提婆达多当成是自己成佛的助力、善知识,并为他授记作佛:“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
意思就是说,正是由于提婆达多的磨砺,佛陀才得以成就。在修行中也是如此,恶人有时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是有帮助的。佛陀身边伴随着提婆达多,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恶人、小人。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恶人则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时时反省自己,磨砺自己,最终成长。
『不与小人计较』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没有佛陀的境界,也做不到把身边的小人、恶人当成是磨砺自己的“善知识”,那应该怎么办呢?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所以对待这些恶人,我们不能以牙还牙,不能以“恶”来回报“恶”。
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曾有一段玄妙的对谈: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不与小人计较,不与恶人纠缠。
当我们面对恶人、小人的时候,不妨敬而远之。《吉祥经》中说:“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面对小人、恶人的干扰捣乱,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理会他,也无需恼怒责备。要明白恶人、小人加害别人的做法,就是在给自己增加恶业,就像是逆着风扬灰尘,灰尘并不能扬到对面,反而最终会飘到自己的身上,自己害自己罢了。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别人过来骂你,对于这些骂人的坏话,你不理会,也不接受,那么这些难听的话最终归于谁呢?当然是骂人者自己。
『身体力行“防”小人』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生活中的小人、恶人无处不在,按照佛经里的说法,这些都是我们累世所造诸恶业之示现,是自己前世或今世的冤亲债主。
所以,要想真正摆脱,就要从根源上下功夫,总的来讲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自己身上解决。佛陀给我们开示了种种消除业障的方法,如忏悔业障,修五戒十善,常行布施等等,为自己积累功德福报、资粮,自然可以得到诸佛菩萨护念,天龙善神保佑,让小人、恶人不能加害甚至远离。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生活中的小人、恶人无处不在,按照佛经里的说法,这些都是我们累世所造诸恶业之示现,是自己前世或今世的冤亲债主。
所以,要想真正摆脱,就要从根源上下功夫,总的来讲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自己身上解决。佛陀给我们开示了种种消除业障的方法,如忏悔业障,修五戒十善,常行布施等等,为自己积累功德福报、资粮,自然可以得到诸佛菩萨护念,天龙善神保佑,让小人、恶人不能加害甚至远离。
我们还要知道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恶人、小人
是我们累世的恶缘和冤亲债主所致
那么如何消除这些恶缘呢?
除了诚心忏悔
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修行
还可以通过“超度”的形式
藉由佛力加持
来消除自己现世前生的罪业
帮助冤亲债主解脱,离苦得乐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