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万沙宫(Palaceof the Shirvanshahs)
▲走过这宫墙窄巷,出巷口右拐便是神秘的希尔万沙宫入口。
那位漂亮的带路党喵星人,此刻早已自得其门而入,不见了踪影。
抬头看见,那宫墙上一排挑出来的角。
▲原来是排水漏。挑出来是为了不让污水弄脏墙面。想象一下雨天的窄巷,那场面一定有趣。恨不得现在就大雨如注呢!
▲转过拐角,果然宫阙舒朗。我们已身处宫廷的中层的墙外。景区入口则在左边的斜坡上去。
希尔万沙宫:是希尔万沙时期建在巴库旧城的王宫。希尔万沙从9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现在阿塞拜疆北部的希尔万地区。宫殿建筑群大部分于15世纪建成,但各部分并不是同时建成的,对于整个建筑群而言,并没有整体规划。相反,各个建筑物实际上是根据当时需要一点一点修建的。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典范的地位。
希尔万沙宫位于巴库旧城的制高点,共分三层自然错落。上层是宫殿、迪万 ·卡纳和庭院;中层是清真寺、陵墓、仓库和花园;下层是浴室和花园。
希尔万沙宫极简史:
1191年,一场灾难性的大地震摧毁了当时的希尔万沙王国的首都舍马基,希尔万舍基马的人民迁居至巴库,同时为希尔万王国的宫殿建筑打下了地基;
15世纪时,希尔万王国的易卜拉欣一世(Ibrahim I)和赫哈利卢拉一世(Khalilullah I)父子,开始在巴库山丘的顶上修建宫殿建筑群。希尔万沙宫殿的主要部分完成于这个时期。
1501年萨法维王朝征服巴库。希尔万沙宫被称为巴库汗宫;
1538年希尔万沙灭国。设立萨法维省。宫殿的使用没有找到记载;
1578年,土耳其人征服了巴库。奥斯曼帝国对巴库统治时期,宫殿以及围墙被当作历史遗迹保留了下来;
自十七世纪以来,宫殿建筑已被荒废;
1723年,巴库被沙俄彼得一世的部队围困,该城遭到轰炸。宫殿的东南立面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19世纪中叶宫殿被归置到沙俄军事部门。宫殿设施改造为军事设备仓库。
1920年,阿塞拜疆苏维埃政府开始采取措施保护这座古迹。
1932年至1934年由莫斯科国家修复工作室等部门对宫殿遗址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1937年至1938年,对宫殿中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发现了大量的12至15世纪的文物。
1964年成为国家历史和建筑博物馆保护区“希尔万沙宫殿建筑群”。
2000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登上通向宫殿上层的斜坡,可以俯瞰王宫建筑群中层面上的希尔万沙家族陵墓、浴室遗址一角等。
▲一条大约50米长的斜坡尽头,就是希尔万沙宫的景区入口。
▲跨过桃形门,便是希尔万沙宫有喷泉的庭院。高高的宫门,十分气派。而出入口却相对较小,我想是考虑安全吧!
▲宫殿清真寺(The palace mosque):它建于1441年至1442年。位于宫殿中层的正前面,是一座带宣礼塔的清真寺建筑。长方形礼拜大厅覆盖着两个桃形穹顶。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有没有生殖崇拜的因素。
▲宫殿清真寺的北门正对着希尔万沙家族墓葬。宫殿上层的人可以下台阶,从北门通道进入宫殿的中层。
▲位于宫殿花园北侧的小孔门通向封闭的庭院迪万 ·卡纳。我们的探索就从这个地方开始。
▲迪万 ·卡纳(Divan-khana):它由多柱的拱廊和八角形穹顶构成。主建筑的周围也是一个开放的多柱拱廊。建设年代不确。
关于迪万 ·卡纳的用途有几个版本:司法机构,宫廷的接待处,或者是陵墓。也可能这些用途都对,只是在不同时期曾经使用过。(该图源于网络)
▲迪万 ·卡纳主建筑的门廊采用风格化设计,半圆顶由柳叶刀海螺壳和精细的钟乳石装饰。门楣上布满了繁复的阿拉伯纹饰和铭文。
妹妹,你站在这里看着有点瘆哦!
▲入口通向穹顶大厅,并将大厅与位于另一层之上的和房间连接起来。
室内幽暗曲折,窗户的光班和最终通往光明的建筑设计。不知道,是不是在暗示穆圣在希拉山洞穴里悟道,还在骚那山洞穴脱险的神迹典故。
▲有人分析,15世纪末,也就是萨法维军队占领巴库的时代。从这处建筑的特点来看,似乎是地牢或处决犯人的地方。犯人会在这个穹顶大厅进行审判。
▲在宣告死刑判决后,在穹顶大厅的地板中间的方形开口前,罪犯的头会被刽子手直接从该开口上方切断。并且,被处决者的尸体会通过方孔下面某些地下通道冲到海中。
当然,这种推测是基于该处建筑是司法机构的基础上的。
▲这位小学生以为,弓着身子小心地从我们镜头前经过,就不会影响我们拍照。哈哈哈,笑死我了!不过我还是很赞赏他那种不打扰别人的意识和教养。
▲当我转到这个建筑的背面时发现,这个建筑有一道门开在一条直线上。完全没把私密性当回事,很奇怪的设计,我猜这或许也和山洞有关。
▲我们回到宫廷的庭院时,小学生门开始在庭院里嬉戏了。在国外很多景点度可以看到学生在参观。如此生动的课堂不知道我大天朝是如何利用的?似乎大部分会被安排在寒暑假自己去参观。正课时间去的极少吧!
▲他们的女老师颜值不低哦!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宫殿的主体建筑来探索一番。据说里面是个博物馆。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希尔万沙吧!
▲希尔万沙(Shirvanshah):是从9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位于现代阿塞拜疆的希尔万(Shirvan)地区统治者的称号。他们本来是阿拉伯的亚兹迪德 (Yazidids)部落,世代为阿拔斯王朝管理希尔万地区。861年希尔万沙的哈瑟姆·伊本·哈立德(Haytham ibn Khalid)趁阿拔斯王朝内乱,放弃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头衔,并开始了玛兹雅迪达(Mazyadid)王朝。并启用了“希尔万沙”这个波斯语头衔,希尔万是地名,沙阿(Shah)是波斯语“国王”的意思。从而逐渐波斯化。
说白了,希尔万沙就是波斯化的阿拉伯人在希尔万地区建立的一个本土的伊斯兰王国。
希尔万沙从861年到1538年间作为独立或附庸的国家存在,比伊斯兰世界任何其他王朝都要长,并在诗歌、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
希尔万沙在六百七十七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塞尔柱、格鲁吉亚、贴木儿的统治,直至最后被萨法维帝国去国立省。期间也有两个独立而强大的希尔万沙王国时期:第一个时期在12世纪,是国王马努切尔三世(ManuchehrIII)和他的儿子赫哈斯塔恩一世(Akhsitan I)统治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5世纪的易卜拉欣一世和他的儿子赫哈利卢拉一世时期。
▲希尔万沙家族的徽章。
让我感兴趣的是,希尔万沙能在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幸存的原因。看了很多资料,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
原因之一:王族对地缘政治的清醒认识
希尔万沙的徽章是牛头左右两只狮子。取材于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的民族史诗《列王纪(Shahnama)》中的《BahrāmGur》的故事:Bahrām必须从两只狮子中夺取王冠才能被认为是国王。
原因之二:柔软的外交身段和坚定的独立意志
在13和14世纪,希尔万沙是蒙古帝国帖木儿的附庸。
1394年,当帖木儿到达高加索时,易卜拉欣一世(Ibrahim I)奉献了很多财物给他。这些礼物中有一项是八个奴隶。帖木儿问易卜拉欣为什么他只给了八个奴隶,易卜拉欣回答说:“我自己就是第九个”。这让帖木儿很高兴,赐给易卜拉欣很多土地,并答应保护他。
易卜拉欣一世配合贴木儿征伐了许多地方。但当贴木儿帝国遭遇动乱时,他积极地参与推翻贴木儿帝国的行动,努力争取希尔万沙的独立。
原因之三:广施仁政
以巴库旧城最主要的建设者赫哈利卢拉一世为例。一位埃及历史学家给予这位国王的评价是:“他是最受人民爱戴的、最虔诚的、最富有的统治者,他也是最伟大、最杰出的伊斯兰教领袖。他统治了希尔万50 年,死于1465年。当他100多岁时,还拥有很好的眼力和健康的体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古迹,基本是这一时期建成的。
现在去看博物馆的展览会比较有意思!
▲八角形瓷砖。非常罕见地用动物图案做装饰。伊斯兰禁止偶像崇拜,也不常用动物形象做装饰。
▲银鞘短剑。
▲19世纪巴库地区的妇女银项链、头饰和项圈。
▲19世纪的扇子。这种形制的扇子与中国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的木柄竹编扇极为相似。
▲19世纪巴库地区妇女的绣花凉鞋。用瞪羚皮、天鹅绒、巴斯特金线制成。
▲19世纪贵族用的木制汤勺。极少见的款式哦!
▲公元1世纪末带木盒的檀香木勺。不知道希尔万沙家族有多钟爱勺子啊?
▲喀什库尔(kashkul),意思是“乞丐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
乞丐碗: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神秘主义者苦行僧随身之物,作为放弃所有世俗财产和接受别人施舍的标志。
乞丐碗是用海椰子树果实的一半雕刻而成的。上面刻有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铭文和祈祷。 上面的铭文包含:“Nad-e'Ali”,是对苏菲派创始人阿里的虔诚祈祷。
这种海椰子树生长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椰果成熟后落入海中,椰壳会在印度或伊朗南部被冲上岸。在苏菲派看来海椰果的旅程具有精神意义,象征着苏菲神秘主义者在通往灵性知识道路上的旅程。甚至许多乞丐碗刻有“船头”。另外也可以把乞丐碗装上提手,作为器皿使用。
▲海椰子( Lodoicea maldivica ):又名海底椰、白玉丹、白律丹,是塞舌尔普拉兰岛及库瑞岛的一种特有棕榈。其雄花似男子生殖器,果实似女子的骨盆。是已知最大的坚果。海椰子树高25-34米。叶扇形,长7-10米、阔4.5米,叶柄4米,雌雄异株。雄花呈絮状,有1米长。树木成才要百年,果实成熟要10年左右。(该图源于网络)
▲这里陈列阿塞拜疆的传统服装。
▲阿塞拜疆传统男人的装束。
▲阿塞拜疆传统女人的盛装服饰。
▲BAIL石头。
1235年,希尔万沙的法里布兹三世(Fariburz III)在巴库的Bail Bay的一个岩石岛屿上建造了防御工事。 后来称为:萨巴尔城堡,Shahri Saba,Shahri Nau,水下城市,骆驼驿站,Bail石头等。这座被传说笼罩的城堡目前完全处于水下,距离海岸约350米。
这件古建筑材料是从海里打捞出水的文物之一。
▲巴库旧城的立体微缩模型。看上去还是像一块烤馕。
▲19世纪巴库旧城的水彩画。
▲阿塞拜疆地毯(Azərbaycanalçaları):阿塞拜疆是一个古老的地毯编织中心。以质地致密,无绒毛,图案独特著称。自古以来,阿塞拜疆的地毯用于覆盖地板,装饰内墙,沙发,椅子,床和桌子。
地毯制作是阿塞拜疆家庭传统之一。在过去,每个年轻女孩都必须学习编织地毯的技术,她们编织的地毯将成为嫁妆的一部分。只有儿子的家庭,母亲将为她儿子的新家编织一块大地毯。
▲对于传统的地毯制作工艺来说,男人会在春秋两季季剪羊毛,而女人在春、夏、秋季里采集染料,并纺纱和染色。
新地毯的开织会有一场家庭盛宴,而新地毯的完工将会有更大的庆祝活动。织好的地毯会铺设在房前,任路人踩踏使地毯打的结更紧密。
阿塞拜疆最瞩目的是库巴地毯(Quba-Shirvan)。在2010年11月阿塞拜疆地毯申遗成功。
▲宫殿入口大厅中央有一口深井。据说是逃生通道。从这里下去直通海边码头。
▲20世纪的枪击的痕迹。
1918年3月31日,亚美尼亚达什纳克人在玛丽地区对阿塞拜疆人进行了种族灭绝。范围包括巴库地区。在cf Balu城,有12000名无辜平民成为了这场大屠杀的受害者。现在你仍然可以在宫殿的墙上看到枪击的痕迹。
愿世界和平,多一些鲜花,少一些鲜血!
▲这些刻有文字的石块,也是从水下的萨巴尔城堡打捞出来的13世纪的文物。曾经是城堡建筑上部装饰。这在整个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古迹中首次发现、唯一的装饰形式。
铭文的总长度约为400米。每一块刻有石头的石头长70厘米,宽25至50厘米,厚度达到15-25厘米。采用当时的官方文字和一些生物形象组成。 铭文包含了希尔万沙·玛兹雅迪达(Shirvanshah Mazyadid)王朝的族谱和祈祷经文。
▲希尔凡沙家族墓:是为希尔万沙的赫哈利卢拉一世(Khalilullahs I)的母亲和他6岁的儿子而建造的家族陵寝。
▲后来,陆续有其他后人加入。已有7名王室成员的棺椁被安放在这里。
▲在宫殿建筑群的下层,是一座属于宫殿设施的哈曼(土耳其浴室),建于15世纪。
▲从浴室遗址出来,是一座带水池的小型花园。发现带路党喵星人在这里候我们呢!
▲花园中间是个蓄水池,水池边有一颗果树,长着十分冻人滴果实,散发阵阵青香,其果仁甘甜可口。原来是阿月浑子。
阿月浑子:别称胡榛子、无名子、开心果。漆树科,黄连木属小乔木。产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联西南部和南欧;中国新疆也有栽培。
▲这个样子的阿月浑子你一定熟悉,这不是开心果嘛!(该图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旱田杂草在这里却是花木待遇。
青葙:苋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草蒿、萋蒿、昆仑草、百日红、鸡冠苋,狗尾草、河南人叫它鸡冠子菜。
▲月季还是那副憨样。
▲远处的建筑物上飘扬着阿塞拜疆的国旗。
▲宫殿出口正对着这处堡垒。中世纪的兵器似乎在昭示其祖先的光辉。
▲希尔万沙宫脚下的这家艺术商店似乎曝光率很高。希尔万沙的艺术似乎要在这里浓缩。狮子是这个王朝既恐惧又必须面对,并伺机战胜的强大对手的象征。
▲再上演一次美女与野兽。
▲希尔万沙宫在全城制高点。出宫后的路全都下坡。
▲于是,路在脚下如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跋涉其间有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时间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再看一局胜负。”曾经是他们的祖辈,也许还有他们的后辈,还会在这里度过“再看一局”的余生。叫一旁看局的“时间”呆若木鸡。
▲我们已经回到旧城的沙马赫门。现在街道边的商铺都开门营业了。比我们早晨进来的时候要热闹些。
▲这对卖石榴汁的小伙会几句中文。在一声亲切的:“你好!”里,我们结束了巴库旧城的探索。
接下来该干嘛呢?当然是饭饭喽,午间的太阳已经代表我的胃啦!
对,要去吃阿塞拜疆特色午餐,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