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式和纪念研讨会分别于16日和18日在东京举行。
11月16日,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电影《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礼在东京举办。本次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共同主办,由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金色时代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电影主创也从北京、广州、台湾飞到东京,与主办方代表、使馆官员、中日文化界人士等交流,共同见证这部记录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生平的电影在东京试映。
在放映活动伊始,播放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女士的视频致辞,她用日语问候“大家好”,并表示值此两国共同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她很高兴这部电影在日本首映。2020年时曾参加过在北京的首映式。这次虽不能亲临,只能云端参与,但如同在现场,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亲切。这部影片是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的文学传记电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的从教经历遍及中国、美国、加拿大,99岁的人生经历是中外交流,人心相通的典范。电影也承载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诸多元素。叶先生研究的唐诗宋词在中日交流史上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她并回顾了自己在工作中与日本的交流,表示中日都应互惠合作,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构建具道义、善意、情谊的关系基础,祝愿中日友好代代相传。
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福田康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当人们说到回归传统文化,难免偏于落入复古的俗套。但这部电影却表现出了传统诗词可以穿越时代,寄情言志,延绵不绝。他认为日本人对于这部电影,也能够理解亚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邃交融。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只是两国交流的一个路标。 他代表文化交流机构,随着这50年光阴流转,怀想叶嘉莹老师的人生轨迹和人与人相交的重要性,并愿努力将这一切传承到年轻一代。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公参陈诤先生,代读孔铉佑大使的致辞,大意是祝贺影片上映,这是一部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优秀影片。儒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今天中国儒学专家学者代表团来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日本学者共同讨论儒学对两国文化的影响,对增进两国相互理解,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久前,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再次确认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中日关系的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努力方向,文化交流是中日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日关系以民促官的典范。面向未来,希望两国文化界人士更加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协力机构理事、原日本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大使木寺昌人先生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也都发表致辞。
在观看电影后,陈传兴导演、出品人廖美立,毛继鸿、音乐制作佐藤聪明先生上台与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现场交流图片
《掬水月在手》是一句古诗,出自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也广为日本人喜爱,并被视作禅语而应用在寺庙、茶道。同样对应“月”的意境,叶嘉莹先生在听闻本次电影在日本放映,特意介绍了另一首唐诗《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当时的诗人就曾为日本友人写道“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在首映式交流活动尾声,舞台上还展示了为这次放映会而原创的《春山夜月》,由活动承办方代表颜安指导,华人二代唱作人礼美创作并用中文和日文演唱,向走过命运的千山万水而成就诗词人生的叶嘉莹先生和电影参与者致敬。在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合唱声中,首映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影片在11月17日同样于东京放映一场,并于18日在早稻田大学举办了学术讨论会。
现场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