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体验葫芦押花彩刻 探寻中国传统文玩大门道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记者 李真)在中国,葫芦有代表福禄的美好寓意,葫芦生命力旺盛,又寓意多子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记者 李真)在中国,葫芦有代表福禄的美好寓意,葫芦生命力旺盛,又寓意多子多福,可以说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备受人们喜爱。近日,来自孟加拉国、尼日尔、老挝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感知山东外国友人文化体验活动来到济南百花洲,跟随葫芦押花及彩刻艺术家郭文选老师和高翔老师,深入体验了中国传统葫芦艺术的魅力。

葫芦艺术家郭老师和高老师先给外国友人介绍了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又介绍了葫芦押花技艺的历史传承,外国友人跟随老师的介绍,仔细观察了工作室中的葫芦押花作品,也慢慢的看出了一些门道。押花葫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精美的山水图;一幅精致的花鸟鱼虫画;一帧惟妙惟肖的人物风情画,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又根据葫芦本身不同的品种、形状及特性可以做成各种把玩的小物件。

郭老师帮外国友人挑选出适合的葫芦,就让外国友人自由刻画起来。来自贝宁的理查德是学习金融的,他在自己的葫芦上刻了一串微积分公式;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阿米娜在葫芦上刻了自己的阿拉伯文名字和一朵莲花,独特又好看;来自尼日尔的阿里,因为崇拜马云,在葫芦上在刻了阿里巴巴四个字;来自喀麦隆的沙力用中文刻了“舞者”两个字,因为他平时酷爱跳舞。沙力说:“我觉得这种工艺特别好看,但是难度真的很高。比如我的中文名字,我是自己用刻刀刻的,但是如果你掌握不好度的话,很容易刻坏。学习了葫芦押花这门新的艺术形式,让我开阔了眼界。”

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外国友人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葫芦作品,内容多样的一个个小葫芦上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两位老师也啧啧称赞。

葫芦押花起源于明朝,兴盛清朝、民国时期,由于其制作繁复,价值不菲,为皇家贵胄赏玩之物,后经几代艺人改进和传播,逐渐传入民间,是我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押花是以玛瑙、钢、玉等材料制成的特殊刀具,在葫芦上通过压、砑、赶、挤、刮等道法,形成阳文浮雕图案,而不破坏葫芦皮质。是一种“朴艺天成、不增不减”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谓小器大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