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航母重器”轰-6J飞经宫古海峡前往南海训练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根据媒体报道: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5月18日消息,解放军两架轰-6轰炸机今日上午飞经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上空,前往菲律宾海。
而根据美国海军发布的消息,“林肯”号航母打击大队目前仍在菲律宾海执行任务。
通报称,这两架轰-6轰炸机飞经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上空后,到达菲律宾海,之后再次经过宫古海峡返回东海。
通过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照片判断,这两架轰-6J型轰炸机携带了鹰击-12反舰导弹。
据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此前介绍,鹰击-12反舰导弹对大型水面舰艇有很大杀伤力。“鹰击-12”最大的特点不在射程,而在其速度,它可以达到“双3”或“双4”,即射程300公里、速度3马赫,或射程400公里、速度4马赫。
在反舰作战时,导弹在飞行的最后阶段若降低高度并以如此速度实施隐蔽突防,对方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日方称,对此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起飞战机应对,并进行了持续的监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海军协会(USNI)5月16日更新的美国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的位置图,美海军“林肯”号航母打击大队当下仍在在菲律宾海活动。
而且与我军轰-6J轰炸机在菲律宾海的活动范围相距不远。
目前,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凑齐了“林肯”号 、“里根”号航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四艘“准航母”。
2020年8月,有媒体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国防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披露,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部队于近期组织多架次轰-6G、轰-6J型战役轰炸机,飞赴南海海域开展昼夜间高强度训练。这是继轰-6K和轰-6N之后,轰-6J首次在公众视野亮相。
作为海军航空兵部队中“轰-6家族”的新成员,轰-6J上的诸多改进令该平台的综合作战能力再度提升。
轰-6J是我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最新型轰炸机,其前一型号是已服役多年的轰-6G。
与空军配备的轰-6K、轰-6N等“轰-6家族”新型号相比,轰-6J可搭载反舰导弹,执行打击水面舰艇的任务。
在轰-6J官宣前,已有外媒通过2018年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拍摄的商业卫星图像,发现了这款新型轰炸机。
据预测,轰-6J在武器运载能力和作战半径上有较大提升,机身采用更轻的复合材料,更换了新型航空设备和全玻璃座舱,还装有新型远程水面搜索雷达和光电瞄准吊舱。
公开资料显示,轰-6J相比轰-6G增设内置导弹舱,加上机翼下方的3对挂架,一共可携带7枚反舰导弹。
轰-6J的另一特征是在机翼翼梢位置增加了一对固定式挂架,用于搭载外挂电子战吊舱。
据军事专家介绍,轰-6J上的三大改进使得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全新的全玻璃座舱、远程水面搜索雷达和光电瞄准吊舱,增强了对海上目标的搜索探测能力;
二是更轻的机体重量换来了更大的燃油储量和载弹量;
三是外挂电子战吊舱保证了强电子干扰作战行动中的生存能力,受干扰程度明显降低。
轰-6J和轰-6G都可搭载YJ-12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是我国装备的第一种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达到400公里,末端速度可达3马赫,战斗部重200千克。
据有关杂志称,在400公里范围内,轰-6J能够在美国海军“宙斯盾”作战系统和SM-2地空导弹打击范围之外攻击航母。
军事专家称:轰-6J还将可携带CM-401反舰弹道导弹和KD-88空地巡航导弹,攻击性能明显增强。
其中,CM-401弹道导弹采用顶空垂直打击,末速度较高,令对方舰艇更难搜寻和抗击,使轰-6J成为名副其实的“反航母重器”新平台。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轰-6G、轰-6J等新型战机在南海有关海域开展昼夜间高强度训练,完成了昼夜间起降、远程奔袭、对海面目标攻击等训练科目,达到了预期效果。
发言人称,此次训练是年度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和部队全天候作战能力。
有媒体分析,这则消息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轰-6J已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二是轰-6J对海上移动目标有精确打击能力。
全天候作战能力,指飞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
作为军用飞机中的“庞然大物”,翼展30余米、最大飞行重量近80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乌云密布的夜间环境起降,既要求飞行员技术过硬,也要求武器装备的综合素质过硬。
精确打击能力,指轰炸机用反舰导弹对大型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水面目标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在战斗机、歼击机和水面舰艇的配合下,轰-6J能够使用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编队实施饱和攻击。
由此可见,为应对某些对我国不怀好意国家,将多艘航母战舰,窜到南海不断进行军事挑衅,我方派出轰-6J等新型战机在南海有关海域开展高强度训练予以应对,使轰-6J必将成为我国在近中程海域打击航母、两栖攻击舰编队的重要打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