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法师)一代宗教伟人系中华!纪念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律宗师祖弘一法师诞辰137周年--
10月23日是我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弘一法师诞辰135周年。弘一法师圆寂70多年来,其嘉言懿行早已载入中华史册, 成为后人景仰的一代高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寿事无长物,丹青片羽留”,正如弘一法师所言,生前了无片瓦,身后却留给后世无价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宝库。人生几何,当有何人能以一生十多个第一载入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宗教之史册!?
弘一法师-李叔同以63岁世寿而“悲欣交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他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并在佛法、国学、书法、国画、油画、木刻、诗词、对联、文论、戏剧、弹钢琴、音乐谱曲填词、金石、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尤其在佛法律宗的修持上精严持戒,弘法利生,被后世尊称为律宗师祖。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丰碑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学、艺术、宗教大师,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清朝光绪六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山西洪洞人。据史料考证,历史上其先祖随明朝燕王扫北从山西大槐树村迁移,曾至浙江省平湖、天津等地。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艺术造诣卓越,成就中国艺术领域五个“第一”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并组织出演了《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归国后,担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的“图绘”教员,成为第一个推动中国西方美术教育的开拓者,还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也是在中国引用西方五线谱的第一人。
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教学用《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其中的《祖国歌》,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中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所作词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中国油画之鼻祖、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
李叔同,中国油画之鼻祖,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
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李叔同本人在绘画艺术上也卓有建树。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画《祼女》和《自画像》等作品。更为可贵的是,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其中,油画珍品《祼女》创作于1909年,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镇馆之宝;《李叔同自画像》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书法篆刻独树一帜,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国之瑰宝、华夏之光。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岩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李叔同的篆刻可是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冷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
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弘一法师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辍,书写佛语,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
诗词文学才艺超凡脱俗、堪近现代称诗词大家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的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
李叔同在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大家也许还记得影片《让子弹飞》的开篇歌曲--《送别》歌。就是出自我国近代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个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弘扬佛学、心系苍生,堪称上下求索的一代宗师
弘一法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法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法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法师穷研《四分律》,花了四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弘一法师的伟大成就,还不仅仅是他对文化艺术、佛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开拓与贡献,他还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为世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与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师在俗和出家后所表现的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崇高的道德情操、完整的独立人格、深邃的哲学思想、强烈的美学追求、严谨的治学风范、卓越的言行统一观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俗时,他对己克俭,用节省下的薪水赞助刘质平出国留学,培养出一代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出家后教弟子“念佛不忘救国”,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精神,他的高风亮节始终为人们所赞叹。
在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留下了众多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而发愤图强,精勤不息的身影,他们满怀着热血与宏愿或东渡日本或西行欧美,在辛亥革命之际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和文明而上下求索,弘一大师正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他前半生积极入世,追求艺术。心系苍生,胸存忧患,情牵社稷,意蕴国事。李叔同一生爱国,曾写下了《祖国颂》,《我的国》,《大中华》等主题鲜明、感情充沛的歌曲,不仅流行于当时,而且传留于后世。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他亲谱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以志庆喜: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柯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骨。尽大江东去,余情环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无尽奇珍供世人,一轮明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前半生身为一代文化领袖,后半生转身而成为依净律仪的灵魂导师,严持净戒、检朴度生、淡泊名利、八风不动,敦伦尽责地致力于对佛法的亲证和对世间的弘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一曲《三宝歌》,伴着大师的传奇一生,其精神力量不仅影响着百千佛子,更激荡着社会万千民众的心,其超然风范和经世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成为那个时代及至今天华夏子孙心中的慧灯。
赵朴初评价他“无尽奇珍供世人,一轮明月耀天心”,说他的一生“是立德、立公、立言的一生”,这恰是对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生与成就最完美概括。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丰子恺喻其境界“爬上三层楼”人生故事传奇
太虚大师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丐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