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抬枪有欧洲亲戚?欧洲到北美,德意志猎兵把它当18世纪大狙

基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结构,在战争历史中,类似的战术需求往往会在相隔万里、来往稀少的两块战场催生类似的兵器。比如清代战场上一度盛行的抬枪,也有它的欧洲兄弟——“小玩意儿”。

大元帅的“白日梦”

1732年12月,年仅36岁的法国少将、波兰国王私生子萨克斯(Saxe)因病卧床,他身上那该死的“热病”或许正源自亲生父亲传下的放浪不羁。不过,为了排遣寂寞,萨克斯竟花费了足足十三个不眠之夜,写出了震撼欧洲的战术著作《我的遐想》(Mes rêveries)。此书的奇异构思与糟糕拼写起初让人怀疑它是否源自作者日夜颠倒的胡思乱想。然而,其后将近二十年间,萨克斯所向无敌,最终晋升为法兰西王国大元帅,他的“白日梦”也由此成为包括拿破仑在内诸多军人一再拜读的“遐想”。

▲法国大元帅萨克斯

萨克斯在书中对当时方兴未艾的线式战术体系提出了诸多质疑,主张取消华丽制服,呼吁广泛使用射手和散兵,极力鼓吹征兵制和快速进军,甚至设想大量运用后膛枪炮。虽然他的这些设想要到半个多世纪乃至一个世纪后才逐一得以落实,但是,他在书中提到的“小玩意儿”(amusette)却着实立刻派上了用场。根据萨克斯的自述,“小玩意儿”是他在轻型营属火炮和步枪基础上改进、发明的产物:“每个重装连都该装备我发明的一种兵器,我将它们称作‘小玩意儿’。它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打到4000步开外(法国旧制长度单位的1步约合0.65米),德意志人和瑞典人的营属野战炮射程只有它的四分之一,而且它也(比火炮)准得多……两个人就足以搬着它到处跑。它发射半磅(法国旧制重量单位的1磅约合0.49公斤)重的子弹,携行弹重100磅。能够在战时用上一千回。”“如前所述,转移、操纵‘小玩意儿’只用两三个人就够了……应当在交战前让这些‘小玩意儿’和轻装部队一起推进到前方,因为它们能够轻轻松松地每小时开火200次,射程远达3000步之外……比我们的火炮打得更远、更准……一个军团的16门‘小玩意儿’集中起来投入战斗,就足以在顷刻之间压制任何一个敌方炮群。”抛开发明者或改进者(萨克斯的发明权至今仍有争论)的自卖自夸,倍径比高达90-200、弹重0.5-1磅的“小玩意儿”的确能够打得比步枪远得多、准得多,加之的确比大炮轻得多,它很快就成为各国轻步兵的常用兵器。丹麦炮兵曾于1796年秋季进行射击测试,将模拟步兵横队的标靶放在距离“小玩意儿”1000、800、600、400步处各2分钟之久,结果“小玩意儿”由远及近越战越勇,依次取得10中1、11中4、13中6和14中10的战果,虽然暂时未能完全兑现萨克斯吹嘘的射程,但射速倒是轻松达标,准度也算是差强人意。

▲《我的遐想》中的“小玩意儿”插图

此外,若干德意志邦国的猎兵在装备“小玩意儿”之余,甚至发挥猎兵的线膛枪传统,动用线膛化的“小玩意儿”远距离射杀敌方炮兵乃至损毁敌方炮车车轴,算是部分兑现了萨克斯“压制敌方炮群”的设想。

▲小玩意儿示意图

黑森猎兵的北美之旅

1775年,随着北美殖民地掀起独立斗争,素来喜爱使用德意志炮灰的大英帝国也将目光转向了以出租雇佣兵闻名的若干个黑森诸侯国。1776年,黑森猎兵们终于来到了陌生的美洲大陆。为了节约运力,每个猎兵连直到抵达美洲后才得到了用于火力支援的2门英制“小玩意儿”,这些英国产品发射1磅铅弹、长6尺、重180磅。幸运的是,面对战斗力有限的大陆军及其民兵,“小玩意儿”多少还能派上些大用场。

▲黑森雇佣兵装备的“小玩意儿”

黑森猎兵营2连上尉连长约翰·冯·埃瓦尔德(Johann von Ewald)在他1777年4月20日的日记中记述过一则击溃据守谷仓的美军的战例:“破晓前几个小时,我将一门‘小玩意儿’部署在一道我用灌木搭起来的假篱笆后方,从那里可以用它轻易击穿谷仓。我派遣特劳特费特尔中尉带着12名猎兵进入河这边的一处洼地……奉命在那里潜伏到 ‘小玩意儿’的火力把美军从谷仓里撵出来为止,之后,他们就要起身用准确的线膛枪火力配合‘小玩意儿’杀伤敌军。一切都符合预期。破晓之后,(美军)线膛枪手开始用长管线膛枪展开袭扰,可等到‘小玩意儿’打到第三发,谷仓就沉寂下去,敌军离开了那里,却立刻陷入猎兵的火网。由于离开谷仓的道路和小河平行,河流宽度也不到100步,于是敌军就位于猎兵的最佳射程之内,几乎每名猎兵都杀伤了他的目标……几个小时后,一名军官带着一名号手出现,请求用一辆马车运走死者和重伤员。我允许他们这么做,还询问这名军官要不要再度‘造访’。他摇了摇头,用两辆马车运走了死者和伤员。”

▲埃瓦尔德绘制的猎兵连与“小玩意儿”协同防御示意图

显而易见,尽管依托树篱、果园、房屋防御的美利坚散兵有可能会给英国正规战列部队带来麻烦,但本身就擅长散兵战、又配备了“穿墙神器”“小玩意儿”的黑森猎兵却能专治各种不服。鲍尔迈斯特(Baurmeister)少校就在战报里给出了如下记载:“1777年9月3日,冯·弗雷登上尉进占敌军左翼的一块林地,而后从那里发动了勇猛的攻击。当他的猎兵使用几门‘小玩意儿’轰击当面之敌,再端起(剑形)刺刀发起冲击后,敌军就扔下大约三十具尸体——其中有五名军官——朝着克里斯蒂安娜桥撤退了。”“1777年9月16日,敌军于16日1时进至我军右纵队前方,当时,我军的两个纵队正在长靴旅店后方休整,冯·多诺普上校则正指挥前卫部队中的一部分猎兵上前侦察。冯·多诺普上校几乎被敌军包围,可他还是全速向左机动,与前卫会合。所有的猎兵——不论乘马还是步行——和黑森掷弹兵在几分钟内列队完毕,离开纵队,以横队队形向右朝着叛军推进,叛军部署在一座长着玉米和果树的高地上。这是,藏身在玉米地和树林周围篱笆后方的猎兵就有机会展示他们超群的射术和使用‘小玩意儿’的技艺了,敌军很快就扔下许多死伤者,退进了树林深处。”“小玩意儿”的轻便特性也让它们能够用于追击场合,明希豪森(Münchhausen)上尉便提到过一个战例:“豪将军命我迅速骑马前行,率领黑森猎兵斜向行进,尽可能切断敌军。与此同时,豪将军本人指挥轻步兵直线行进,希望达到同一目的。但叛军已经了解我军意向,因而迅速退却。尽管如此,猎兵还是能够追到距离足够近的地方,用‘小玩意儿’朝他们打几发。”革命战争中的回响“小玩意儿”的最后演出则是遍及全欧的法国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力图榨干这种兵器的潜能。最早响应法国革命的列日(现位于比利时境内)革命者就曾充分利用列日侯爵领地长久以来的军工传统,发明出配备“炮盾”的独轮手推线膛“小玩意儿”,不过,由于奥地利军队很快就镇压了列日革命,我们现在并不知道这种武器具体发挥过什么作用。

▲列日产“小玩意儿”示意图

▲列日产“小玩意儿”复原图

联军方面的记载则要丰富得多,曾在北美多次使用“小玩意儿”的黑森-卡塞尔猎兵自然不会在反法战争里错过它的理想使用场合。这里可以举出两个典型战例。一是1792年12月2日的法兰克福攻城战,黑森人用它配合猎兵压制依托围墙据守的法国散兵,“黑森轻步兵携带他们的‘小玩意儿’潜入菜园左右两侧,以准确射击肃清敌方围墙守军。二是1794年9月14-15日的博克斯特尔(Boxtel)之战。包括黑森猎兵在内的联军部队在此战中沿着多默尔河设防,双方围绕若干个村落和桥梁展开争夺战。波贝克在其《1794-95年英联军荷兰作战行动批判史》中指出:“敌军想要夺取河桥,但汉诺威猎兵和效忠派流亡军依靠1门‘小玩意儿’的火力支援,以猛烈、准确的火力阻止敌军过河。……敌军步兵想要夺取布勒赫尔村附近的桥梁,但正好有1门‘小玩意儿’摆在那里,而且它的火力发挥到极致,这破坏了敌军的图谋。”

▲法国视角的博克斯特尔战斗

更有甚者,轻便的“小玩意儿”在某些场合下还能临时替代轻型火炮,以1794年5月10日的威廉斯(Willems)战斗为例,此战之初,法军毫无骑兵,联军骑兵则足有28个中队,联军统帅约克公爵又发觉法军左翼无遮无掩,便于驰骋,当即下令发起冲击。随后发生的事情或许以公爵的某位匿名副官描写得最为生动细致:“哈考特中将奉命指挥16个英军骑兵中队和2个奥军骠骑兵中队包抄敌军右翼:我军骑兵和敌军步兵纵队之间的土地上原先栽着油菜,农民为此挖掘了又深又窄的沟(深1-2尺的排水沟),就像是栽芹菜的沟一样。我们的龙骑兵发动冲击时对此毫不知情,许多马匹因而栽倒在地里——再说长油菜的地方步兵也很难通行——这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他们被迫退却,从另一点发起进攻,却发觉法军已经列成紧密纵队(实心方阵)迎击了。要是步兵坚定沉着,就必定能够挡住骑兵。步兵前列跪地,将枪托倚在地上,把刺刀尖对着前行战马的胸部,后列则持续不断地朝骑手开火……这一回,法军直到带来某些火炮之后才无法保持镇定,那时,龙骑兵才能够突入纵队。”可是,联军此战并没有多少炮兵参战,而且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及时跟上骑兵的骑炮兵,于是,这里的“火炮”说到底不过是“小玩意儿”而已,正如这位副官在书中插入的诗歌所述:“待到我们的‘小玩意儿’奉命投入//在法兰西先生们的人群里玩耍//战果如愿//敌军四散”原本小心翼翼的英军龙骑兵此刻终于发现了战机,他们发出大吼,如雷霆般冲入对方纵队,这才彻底击溃对手,俘获法军数百人之多。

▲平坦的威廉斯战场

不过,正如上述战例所示,“小玩意儿”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配合各类轻步兵作战的辅助兵器,它始终无法达到萨克斯当年“遐想”中的效果。于是,随着记忆的流逝和时间的冲刷,“小玩意儿”也终究被绝大多数人遗忘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