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加班文化”逼出形式主义加班

红星新闻评论员 何勇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

红星新闻评论员 何勇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如果他问你‘还不下班啊’,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2019年第9期《半月谈》)

加班.jpg

↑图据东方IC

“加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加班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刷一下存在感。这类形式主义加班现象其实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以创新见长、不需要员工打卡签到的互联网企业中也存在。

从产出效益角度说,形式主义加班实际上是一种属于双输结果,对员工和单位双方都没有益处,纯属自欺欺人。对员工来说,其实就是在单位里白白浪费大量宝贵的下班时间,减少了员工陪伴家人、健身锻炼等休息休闲时间,甚至在今天很多人连陪伴家人吃一顿晚饭都成为一种奢侈品。这种不健康的工作生活状况,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单位而言,形式主义加班实质上是无效加班,并没有为单位增加效益和业绩。相反,单位要为那些没有在加班时间段为单位创造业绩、效益的员工提供晚餐、车费、好评价等直接、间接福利,甚至有可能产生反作用,降低员工工作效率,造成低效,让一些员工把本可以在八小时之内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到下班之后才完成。

虽然所有人都很清楚形式主义加班是双输,没有意义,但形式主义加班仍然在很多单位、行业中盛行,甚至已经成为职场通行的潜规则,并逐渐成为一种明规则,不少员工对形式主义加班“乐此不彼”,永不说不。归根结底,是当下流行的畸形“加班文化”、“职场文化”逼出来的一种怪胎,让广大普通员工不得不被裹挟进去,默默无奈接受形式主义加班的职场生活方式。

勤劳、上进、认真负责、热爱工作、热爱单位,这些是评价员工的基本指标。但这这些评价指标在操作过程中却走向了误区,遭到了异化和扭曲。很多单位、很多领导简单地把员工自愿加班、主动加班、无偿加班当成评价员工勤劳、有上进心、热爱工作、热爱单位等指标的衡量标准,加班员工成职场晋升优先考虑对象,至于在“加班”时间里干什么、有没有为单位创造出良好业绩并不重要。反之,即便员工工作效率很高,在八小时之内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单位创造出了良好效益,但只要选择按时下班,在领导下班之前下班回家,这种特立独行的职场态度和方式就很难被评价为优秀员工,职场晋升受阻。这种畸形的“职场文化”、“加班文化”,逼得员工为了考核合格、顺利晋升,不得不选择形式主义加班,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让领导看来他们在工作、“爱”工作。

可见,要终结形式主义加班现象,让广大普通员工从形式主义加班中解脱出来,实现工作与家庭两不误,享受工作与生活,就必须从源头铲除畸形的“加班文化”、“职场文化”。这需要的是单位各个级别领导改变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不以加班论英雄,更不能以加班时间长短论英雄,要回归到以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工作能力论英雄的正确评价道路上来,需要靠可量化的业绩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倒逼以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让在八小时之内完成工作任务成为职场追求、员工评价基本标准。

编辑 陈艳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