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MC Cancer:一种不知名的基因或与乳腺癌发生直接相关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拉诺瓦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此前一种被认为特征并不明显的基因或许与乳腺癌的发生直接相关。
图片来源:energy4ever.org
过去8年时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对一种名为ZC3H8(Fliz1)的基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和肿瘤学家想通过研究来阐明基因如何影响癌症的发育和进展,当他们对癌症中单一基因进行研究时,他们发现,这种基因要么会促进癌症进展,要么会抑制癌症进展,研究者发现,Fliz1基因能够促进癌症恶性行为的产生,然而这或许才是这个过程的开始。
研究者Knepper说道,在对医疗领域的影响上,这或许只是第一步,人类机体中有超过2万个基因,其中仅有70个基因能用来评估患者乳腺癌的预后,然而我们并不是肿瘤学家,但我们可以肯定地看到,未来临床医生将能够在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更好地识别具有破坏性的基因。
Fliz1基因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基因,细胞没有该基因就无法生存,研究小组一直在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来确定蛋白质序列改变所诱发的细胞效应,这就类似于调整扬声器的音量,研究人员想知道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对细胞产生损伤。John Schmidt博士说道,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目前我们并未完全掌握这种蛋白的作用机制,但其将成为我们后期研究的一个重点,而且其也能为我们开展更加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原始出处:
John A. Schmidt, Keith G. Danielson, Emily R. Duffner,et al. Regulation of the oncogenic phenotype by the nuclear body protein ZC3H8. BMC Cancer (2018) doi:10.1186/s12885-018-4674-1
相关活动推荐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控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微流控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流控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基础,能够精细构建微观结构,实现三维细胞的体外精细构建以及复杂组织类器官的构建,在机理研究和药物测试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同时,作为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技术,微流控技术与干细胞、基因编辑、疾病模拟、疾病诊断、预后管理等交集紧密,从基础到临床,是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都需要关注的热点前沿。
本次会议于2018年8月17-18号举办“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将邀请微流控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企业高层,从微流控芯片在医疗、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分享经验,展示观点,探讨新思路和新方法,分享新技术,推动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欲参与活动,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