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到北一辉,就会想到他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鼻祖和精神领袖。可少为人知的是,北一辉年轻的时候思想比较进步,痛恨日本天皇,同情中国革命,直接参加了中国同盟会。他的命运和《进击的巨人》的男主艾伦一样,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网上甚至认为《进击》就是一部右翼动漫,艾伦的原型就是北一辉!《进击》里男主艾伦立志驱逐巨人,正如北一辉立志驱逐天皇神性,解放日本;但当现实伤害了自己,艾伦无法解除巨人与世界的隔阂时,转而驱逐世界;北一辉则因中国伤害了自己,自己的主张也不能被中国人理解,转而侵略中国。
北一辉
一、北一辉的出身
北一辉,原名北辉次郎,生于1883年,作为日本新生代少年,他没有经历过幕末风云,没有参与过倒幕战争,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日本大局已定,萨长藩阀独裁政府确立,萨长政府为了日本的近代化设立了一些制度,从长远来看,这些制度是有利于日本发展的,可放到当时的日本就是“暴政”。
北一辉剧照(后排右一)
比如普及义务教育,名为义务,但必要的学习工具还是得自己出钱啊。可当时日本人民活都活不下去,哪来的闲钱买文具书本。可法令规定了,到了学童入学年龄,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就被问罪,很多农民因此破产,甚至暴动。
而明治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地主、大资本家和军队,残酷的兵役尤其让人民感到恐慌,在农村地主剥削,在城市资本家剥削,加上政治上是萨长独裁,人民无权,可以说明治初年的日本政治还是比较黑暗的。
明治天皇
在这种黑暗统治之下,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爆发了自由民权运动,这是日本资产阶级领导的争取政治自由和选举权的斗争。同时,社会主义思潮也漂流到了日本,北一辉就在这种新旧交替间出生。一方面他受到藩阀政府的军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又接触到了自由民权运动遗风和进步思潮,这注定了北一辉思想中的矛盾性和两重性。
二、来自中国同志的激励
宋教仁是1882年出生,比北一辉就大1岁。1904年,宋教仁创办华兴会,参与反清革命,同年因长沙起义的失败而逃亡日本。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宋教仁的华兴会就是构成之一,宋教仁因此也成了同盟会的元老。
影视剧中的宋教仁
在日本的宋教仁致力于宣传中国革命,而此时的北一辉思想已经很激进了,当时北一辉写了一部书,叫《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旨在推翻日本统治阶级,解放日本民众,实现日本的社会主义。这种追求日本人民解放事业的思想和宋教仁追求中国解放的事业不谋而合,加上两个人年龄接近,北一辉赞赏宋有苏秦张仪之才,宋认为北思想进步,二人遂成知己好友。
在宋的宣传下,北一辉有感于同盟会的进步和伟大,1906年毅然加入了同盟会,成了同盟会中为数不多的日本人。
三、北一辉的两部书和思想剧变
自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北始终跟随宋的脚步,二人成了亲密的革命同志。1911年,北跟随宋教仁来到中国,直接参加了中国的革命事业。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接着日本使馆下令北一辉立即回国。
宋教仁剧照
仅仅3年之后的1916年,北一辉再次来华,1919年回国,但此时他性情大变,回国后写成了《支那革命外史》和《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大肆宣传侵略中国有理。
《支那革命外史》是1921年写成,是北一辉直接参与中国革命经历的记录,在这本书里透露了他对中国革命的看法,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发现他对华态度的转变。而《大纲》完全定型于1923年,在北对华态度转变的基础上写成,在中国反日的大浪潮下,北一辉为日本出谋划策,即对内改造,对外侵略。《大纲》于是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圣经。
可以说这两本书互为表里,《外史》是《大纲》的前提和思想来源,《大纲》就是对解决《外史》问题的答案。
从1913年到1919,北一辉对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16年北再次来华时,时代变了!因为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署了二十一条,之后中国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对日本人极度仇视,北一辉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在华郁郁不得志,他的主张不被任何中国团体接受,在华没有正经营生的他,只得漂流上海,过的不比乞丐好。
二十一条签署现场
到了1919年,中国又爆发了五四运动,矛头直指日本侵略者。但是在北一辉眼中,中国人民这些行为都是反日仇日的表现,顽固的中国人不理解日本人的帮助,黄汉民族不能成事;加上他臆想孙中山才是杀死密友宋教仁的凶手,却没有得到严惩,于是彻底黑化,滑向了极端主义。在上海,他拿起笔撰写了《日本改造案原理大纲》,此书就是《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原版,该书核心是对内法西斯独裁,对外侵略灭亡中国,他就成了日本法西斯鼻祖。
五四运动
四、孙中山不是背锅侠
可是他为什么“断定”孙中山是杀死宋教仁的凶手呢?
我们通过《外史》中北一辉参加中国革命的亲身感受发现,北对中国最大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是颇有微词的!因为北和宋教仁的亲密关系,所以北最欣赏的领导人是宋,而同盟会的实际领导者却是孙中山,这让北一辉十分不爽。
在北一辉眼中,孙是精美分子、是理想主义者、是民主的梦想家,孙的革命行为是国际性质的,认为接受国际援助是理所当然的;而宋则是国家主义的思想者,是实干家,宋着眼于自己的国家,警惕和外国人交往,除非万不得已,而且必须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接受外国援助,其结果是宋处于孤立,“宋君乃天底下最不幸的命运之子”。
孙中山剧照
随着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北一辉更将宋之死推给了同盟会。在《外史》中满满地怀念宋教仁和谴责同盟会:“如果南北不议和,如此腐败不堪的中央政府(指清朝)最多再坚持一个月”,就是孙中山坚持南北议和,让袁世凯势力做大;“暗杀宋教仁的袁世凯仅仅是个从犯,主犯就是孙中山”。北一辉认为是孙袁联手暗杀了宋教仁。北出于自己的主观目的,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写下了这句话,其根源还是自己的推宋贬孙思想。
袁世凯
宋教仁之死是北一辉对中国革命态度转变的一大诱因,宋教仁死后,中国革命人士再也没有值得北一辉青睐的了,“宋教仁一死,革命党的脑袋就敲碎了”。
也许是宋的死让北一辉失了智,伤心过度的北竟然真的将以上言论发表在1913年4月上海的报纸上,中心意思就是说孙中山暗杀了宋教仁。然后就在同月8日,北一辉被遣返回国,他的对华事业暂时告终。
文史君说
北一辉毕竟是在军国主义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军国主义教育对他来说可谓入骨三分,加上他的外族身份,在民族意识上他就会主观地替日本的行为辩护,这是北一辉最后滑向极端主义的最根本原因。
通过历史事实我们能知道,宋教仁先生就是被独裁分子袁世凯指派的刺客暗杀的!北一辉罔顾事实,一厢情愿,肆意抹黑为中国革命和进步事业贡献一生的孙中山先生,这不是一个巧合,因为孙中山先生推崇的是欧美制度,万一成功,就会加大欧美在华影响,此举极其不利于日本在华权益的扩张,这是北一辉顽固反孙的根本原因。受中国人民尊重的孙中山先生,决不应该为北一辉军国主义思想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