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4日发表题为《民间文化交流的力量》的文章,作者是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内容如下:
年初,一群苏州朋友从美国到新加坡来,一起吃饭时听他们聊起美国之行,才知道他们之前是到费城和纽约演出。苏州从2014年起,主办国际声乐艺术节,招录全球优秀青年歌唱家,传播和推广文化艺术。这次,六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年轻作曲家,为《静夜思》《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咏鹅》等唐诗谱曲;而来自10个国家的15位歌唱家,就在费城交响乐团的伴奏下用汉语演绎。这台演出叫做“唐诗的回响”,1月上旬由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带队,分别在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和纽约林肯中心进行。
为什么去费城?朋友说,费城交响乐团1973年到中国巡演,它也是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交响乐团,因此这次既是新年演出,也是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
1971年,中美4月份进行乒乓外交之后,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7月份秘密到北京,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3年中,美国男女篮球队也到中国交流访问。同年9月上演的则是音乐外交,访华的正是费城交响乐团。费城是美国独立后第一首都,而费城交响乐团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邀请他们到北京巡演,相信经过深思熟虑和许多精细的安排。访华的费城交响乐团指挥是73岁匈牙利出生的美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他曾经在1940年主持义演,支持白求恩和八路军的医疗工作。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美国众议员德怀特·埃文斯、费城市长吉姆·肯尼,出席观赏了“唐诗的回响”。
要论事件的影响力,1972年尼克松结束访华时公布的《上海公报》自然比费城交响乐团到访更为重大。然而,很多时候,也正是在意识形态分歧、国家利益考虑、国际政治形势等等的大题目下,民间的文化交流做得有诚意,愈显可贵。当然,文化交流倘若没有碰上“时机”,没有官方期待热络的双边关系,大概也不一定会发生。发生了,若干年后又碰到不同的国际形势和政治论述,或许也不会受到高度关注,更别说要对大局起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可能也就是一个周年庆,一个反映现时国际关系冷暖的指标,似乎很无力。
我在网上看到美国方面关于“唐诗的回响”作为纪念费城交响乐团中国巡演50周年的报道和评论不多,也不知道再过几个月,费城交响乐团会否再造访中国。在我看来,倒是苏州朋友的努力,或许也是新一轮的播种。他们会不会得到回报,不应该是从中美关系的冷暖看出,而是需要时间来衡量。谁会知道呢?若干年后,说不定又有人会记起2023年初听过费城交响乐团伴奏下唱出的唐诗,记起自己如何进入另一座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