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菩萨戒:四十三轻戒(9h): 九、与声闻不共学戒、于离间语

原标题:《瑜伽师地论》菩萨戒:四十三轻戒(9h): 九、与声闻不共学戒、于离间语  ★  专 栏 推

原标题:《瑜伽师地论》菩萨戒:四十三轻戒(9h): 九、与声闻不共学戒、于离间语

   专 栏 推 荐  

路上的小和尚

百法略说

智者大师传

佛陀大传

五停心观

弥陀要解

天台五时

天台八教

大象

心愚

二傻

Mahanaga

fooltwo

亲近善友

归依三宝

供养三宝

然妙

皆仁

无用

乐乐

亦合

续祥

靓仔

观诸法如

菩萨戒

沙门庄严

四圣谛略说

善、不善十种业

学习佛法基本原则

修行的障碍

瑜伽菩萨戒

《瑜伽师地论》菩萨戒:四十三轻戒(9H)

九、与声闻不共学戒、于离间语

文 / 观诸法如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四十三轻戒

与声闻不共学戒:于诸性罪 

6、于离间语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朋友之所摄受,亲爱不舍。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令离恶友,舍相亲爱,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
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乖离他爱,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朋友之所摄受,亲爱不舍。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令离恶友,舍相亲爱,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朋友之所摄受」:这个人为坏人所摄受、所控制。「亲爱」,这个有情对和坏朋友,有亲爱的感情,「不舍」,大家不分离。「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菩萨看见这件事生起了慈悲心,要发生利益安乐的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随菩萨的能力所及的,也就说离间的话,说这些破坏他们感情的语言,把他们分开。「令离恶友舍相亲爱」:使令他远离那个恶知识,弃舍互相亲爱的关系。「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不要令这个众生,由于他亲近恶知识,当受长夜的无义无利。

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乖离他爱,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如是」就是前面这一段,以利益众生,利益安乐的心,说离间的语言。「乖离他爱」:来破坏他们中间的感情。这样子,「无所违犯」,并没有犯戒,「生多功德」。

韩清净《披寻记》:「为恶朋友之所摄受者:谓有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专求利养、专求恭敬、专求自利。若弟子众为所摄受,当受长夜无义无利,是故于此名为恶友。由重现法,不重当来故。

「为恶朋友之所摄受者:谓有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外道」,佛法以外的宗教师。老师对弟子众「自在为师」,他的对弟子控制力很强。「专求利养」:收了很多徒弟,专求名闻利养。专求人家对他们的恭敬,「专求自利」。「若弟子众为所摄受」:若是这一类的弟子被他控制住了,「当受长夜无义无利」,也是这样。「是故于此名为恶友。由重现法,不重当来故」:由于这些外道只看见现在得到一些财富,得到一些名闻利养,只重视这点,而不知道将来有三恶道因果的问题,他不去想这件事。

延伸阅读:

1、《瑜伽师地论》中的善、不善十种业(5)离间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9910&idx=2&sn=8d137c1308f61544e9bf7ba6b0e618d0&chksm=f2f60db1c58184a7b4a42a262f282632ae9e92916d8eef8d0a5244ca822f1024f4b047f38705#rd

2、离间语业道: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离间语业道,1、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2、想者:谓俱于彼若合若离,随起一想。3、欲乐者:谓乐彼乖离,若不和合欲。4、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5、方便究竟者:谓所破领解。

……

复次,若以实事毁呰ㄗˇ于他,为乖离故而发此言,名离间语。

或以不实假合方便以为依止,为损坏他而有陈说,或依亲近施与、或依知友给侍,而有陈说,名离间语。

若自利缘,或损他缘,或由他教,或现破德,或现怖畏,为乖离故,或自发言,或令他发,如是皆名离间语罪。」

广 种 福 田

长按二维码可随喜赞赏

文|观诸法如  校勘|如义 排版|如梵  编辑|如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