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SpaceX,近况如何?

对星链和自动驾驶的杂谈
点击收听本新闻
听新闻

SpaceX 最近还在进行一些发射尝试,并取得了部分成功。我看到国内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解读1是丧事喜办,明明没有成功回收,还各种宣传胜利。

解读2是炒作概念,为了股价和卖车,所以不成功也要说成功。

我不意外会有很多类似解读,但很诧异我的一些深度读者也会有这样的观点。

不过今天不打算在技术方面展开这个成功与否的话题,虽然我也勉强算是清华航院出来的,但也不敢说自己懂航天科技。

讲一些简单的事实,以及夹杂一些基于此我的个人偏见。

1. SpaceX 目前年营收超过80亿美金,已经基本垄断了大部分全球商业太空运载业务,并实现了盈亏平衡。

2. 星链年收入已经超过42亿美金,首次超过SpaceX一半,并稳定增长,成为盈利之源。

3. 星链在几十个国家已经提供成熟的家用宽带服务,月租逐年下降,逐渐逼近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的价格,但接收设备成本仍然较高,不过也在快速下降中。

4. 马斯克在X上表示,已经在北美测试普通手机使用星链快速上网,不过这个会依赖于各地频谱的分配原则,普通手机星链上网目前可能不会那么快普及。

5. 因为我旅游比较多,已经注意到,船运航空已经受益于星链技术,南北极游轮均可上网,并且网速较若干年前突飞猛进。飞机上网越来越普及,上网成本越来越低,甚至可以刷短视频和看直播(会卡顿)。

6. 从俄乌冲突开始,已经见证星链对人类通讯方式的改变,以及如上一些其他事实,这一改变将不可逆转。

7. 星链的成功取决于SpaceX超低的发射成本。成本控制依然是马斯克的王牌。

特斯拉的降价,习惯就好,旧文提过,不过打脸的是,没看到十多万的特斯拉满街跑。

btw,星链是低空轨道卫星,如果只为满足这一需求,SpaceX当前技术足够成熟和可靠,已经无需研发当下的新型巨型火箭。除了火星计划,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8. 为了炒作股价的臆测,在我眼里属于皇帝用金锄头耕地的想法,底层人完全用自己的心态量度顶层富豪。

然后说说特斯拉,最近北美FSD版本升级,取消了测试版的描述,那么很多科技大V都在测评,基于我对我朋友圈的观察(不好意思,我的朋友圈信息价值巨大,而且会经常和主流声音相左,但这么说也会冒犯各种小可爱),很多人已经将其当作自动驾驶的拐点时刻。很多我非常信赖,非常尊重的行业大佬,都表示已经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的依赖度直线提升。

下面说一下几点关于自动驾驶的偏见,也就是基于很多特斯拉测评者最近反馈得到的结论,自动驾驶完全可以比人类驾驶更激进。

1. 安全距离可以更短。

人类视觉神经传输本身时延并不低,从看到事物到大脑感知和形成判断通常需要几百毫秒,而摄像头和AI算力可以把时间压缩到1毫秒,这个时间差代表了必要的安全车距,所以AI完全可以在更短的距离内作出必要的安全规避。

2. 边界距离判断更准确。

会车或者避让一些障碍物时,老司机都会觉得纠结的一些场景,需要停车等待的场景,AI可以顺滑通过。这也是有一些测试视频可以看到的。

3. 多方向信息汇总更清晰。

需要转向,需要并线,需要超越时,人需要不断通过左右后视镜,车内后视镜等进行多方向信息的识别,并和正前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评估操作可行性,那么这个识别过程是需要不断扭头实现的,实时性就会很差,甚至还有盲区。

但AI是多摄像头信息汇总,比对和判断的效率更高,所以并线和转向操作可以更丝滑,更具有效率优势。

那么,当然,也有很多潜在的风险点,仍然是值得考虑的,比如特斯拉只用摄像头,没有雷达数据,对鬼探头这样的风险如何规避;以及多方向判断时,如果附近相关的机动车辆突然违章逆行、转向、加减速,是否可以准确进行规避。

从目前一些测评者放出来的案例来看,好几个人类几乎躲不开的鬼探头真实场景里,特斯拉实现了完美的刹车规避,这应该是基于前面提到的超快的识别和响应效率。但必须说明,我看到的几个测评都是慢速行驶,如果车处于快速行驶,是否还能复习完美刹车,仍然需要进一步确认。

国内受限于一些政策因素(数据敏感和隐私安全),可能特斯拉短期不会完全把国外的自动驾驶技术复制出来,后续可能需要做到完全的境内数据境内处理,才可以实现合规。国内企业应该也有很不错的各种路试成绩,但如特斯拉这样大规模的普通人全自动驾驶完全上路,不知道还需要多久。

但拐点真的来了,然而这个声音在国内好像也不是很多人在讨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