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探索渔业现代化推进路径和有效举措,提升产业发展与治理水平。渔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年,我国提出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渔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明显提升。水产品产量增长迅速,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16万吨,稳居世界首位。从2012年到2023年,渔业总产值增加了7712.3亿元。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重要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指标的超标面积比例下降。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高端渔业装备深蓝1号、蓝钻1号、国信1号研发成功。渔业良种不断取得新突破,南美白对虾家系育种几个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黄鳍金枪鱼国内首次实现人工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养殖模式不断推广。现代渔业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实施“伏季休渔”“十年禁渔”“增殖放流”“海洋牧场”等休禁渔措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渔业繁荣发展的背后,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例如,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突出,渔业比较效益不够高,休闲渔业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升;高品质水产品供给能力还需增强,水产品贸易逆差有扩大态势。2023年全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204.6亿美元,进口额237.6亿美元,贸易逆差33亿美元。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还有改善空间,渔业高端装备、种业等关键技术需加快突破,等等。下一步,还需在扩规模提产量、攻技术强支撑、延链条育动能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夯实渔业生产基础。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把保障水产品供给作为渔业发展第一要务。稳定水产养殖面积,优化调整养殖生产力布局,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水产品生产优势区、养殖海产品生产优势区、现代化水产种业聚集区等。科学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如低洼盐碱荒地可通过选择适宜品种,通过推广节水、治碱水产养殖进行渔业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支持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聚焦水产种业、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机械化、精准捕捞、生态节能渔船渔具、水产品加工等关键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完善渔业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推动大宗养殖种类商业化育种联合攻关,鼓励选育适应不同养殖模式和环境的养殖新品种。加大核心种源攻关,加快选育推广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发展智慧渔业,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和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打造全产业链,拓展渔业增值增效增收空间。提升水产品加工流通能力,推进传统的海洋捕捞、养殖和初步加工向海洋食品、饲料、海洋生化等行业延伸,让“吃干榨净”一条鱼成为产业发展的目标。加快建设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农村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规范提升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推动渔文化认定和整体保护,促进渔文化利用和产业发展,提升渔文化展示和传承水平。培育渔业知名品牌,提升影响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晓静)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