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防御方面,整个殖民地的防御是基于爪哇作为它的中心这一事实——爪哇之于东印度群岛可与马来亚的新加坡相提并论。考虑到荷兰海军、陆军和空军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显著弱于路人皆知的入侵者,爪哇北部海域被入侵者控制并非不可想象。:现在,一个基本问题浮出水面。仅有的两个能够处理大量物资和战争物资的港口,巴达维亚(Batavia)和泗水(Soerabaja)全部位于北岸。万一敌人控制了爪哇海,任何人都无法为爪哇的保卫者提供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的支援。
这时,芝拉扎(Tjilatjap)的作用就突然变得重要了。
三个港口的地理位置
原生态,很原生态
芝拉扎本身只是一个在爪哇岛南岸并不显著的港口,作为行政中心无论是殖民地官员还是土著王公似乎都昏昏欲睡,和二十世纪中叶变化的世界毫无关系。尽管过往船只可以在这里补充食物,水和煤炭,但这个港口长时间以转运烟草、棉花等农产品为主,直到1930年代中期要想在那里加油还需要四天的提前预约。因此在1940年赫尔弗里希中将开始加强爪哇的防御能力的时候,荷兰海军有一些小小的困难:
天然条件:港口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天然”良港。水道很窄很曲折,有浅滩,有礁石,有水流——一切和良好锚地必须条件相抵触的条件都具备。况且旧的港口还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里。一切船只都需要缓慢地开过浅滩和暗礁密布的水道才能抵达港口。
人工设施:1940年时只有四个码头适合较大的船只,只有一个可用于油轮(由BPM【巴达维亚石油公司,Bataafse Petroleum Maatschappij】所有),没有设施提供除了最小的修理之外的维护。
军事设施:对舰船的防御基本没有——因为进入港口的水道,基本不会有什么人入侵这里;至于对空防御根本就不存在,芝拉扎既没有空军基地更没有任何防空炮部署。
交通运输:只有用来运输农产品的铁路系统——必须重整以接入爪哇的铁路体系来方便运输。
但是港口本身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能够停泊最大吃水略小于30英尺的船只,和爪哇南岸的其他港口相比已经是不可多得的条件了;何况,港口的石油公司持有设施具有运输油料的条件。
芝拉扎的铁路运输系统
港口本身的改造包括加强防御,使港口适合每月处理约250000吨货物。后者实际上是最困难和最昂贵的工作,因为它包括将入口加深一米并增加新设施。加深后的入口处安装了航行灯,在原先狭窄的港口水道里放置了十几个系泊浮标,并建造了带有电动起重机的新码头用于卸船。当然,这些变化意味着人口大幅增加,大量码头工人(及其家人)需要得到安置。同时还要为工人建造新的营房、医院和小酒馆。除了他们之外,还找到了经过专门培训的领航员来引导船只通过入口。
此外,为了应对舰船加油的需求,在储油罐和港口之间翻新了输送燃油的管道,另外运输了上百艘驳船帮助停泊在浮标处的船只——但是由于浮标的绳索问题,大型舰船长期停泊依旧有失控的危险。
芝拉扎港口地图,1942年
作为一个军港,荷兰海军必须要让港口在不依靠海军舰艇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一个装有三门75mm和两门150mm火炮的堡垒于水道的入口处建成;布雷舰在港外堵死了除直接通往水道的航线之外的所有航道。同时,初步的电台系统也开始取代以军官为载体的11路公共汽车以提高效率;舰船的检查和海关工作则通过征用的政府海军巡逻舰老人星号(Canopus),另外配置一艘巡逻艇P-4负责巡逻。1941年12月,荷兰海军甚至从巴达维亚拖来了一个8000吨的浮船坞安置在水道的西侧以让港口获得基本的维修舰船的能力,次月,维修船巴伦支号(Barentsz)也被派往芝拉扎。
维修船巴伦支号
总体来说,将芝拉扎变成一个条件完善的港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东印度群岛在脱离本土之后几乎缺乏一切。尽管如此,大部分计划还是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完成,这主要是国家动员署(Staats-mobilisatieraad)辛勤工作的结果。该委员会成立于1940年,旨在结合军事和民间组织的努力,以改善防御——从芝拉扎的情况来看,在战争初期它做得很好,成功地克服了无数问题:一个小小的区域性行政中心现在拥有一个9000名工人工作的港口——作为对比,泗水海军基地也仅有16000不到的雇员。
虽然如此,问题依旧很大:港口本身的条件无法克服,只要一艘船在停泊的位置上沉没就会严重打击港口运作,让任何舰船在水道里沉没更是直接让侵略者可以瓮中捉鳖;计划中的拖船也没有达到完善状态导致拖累港口运作。即使经过扩建,新码头还是太短,无法同时停靠所有船只,因此必须通过驳船将货物运上岸。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经过修缮,但是荷兰人没有时间增加往返芝拉扎的铁路运输能力。国家动员署估计大约有8000吨货物将运往内陆,所有这些货物都必须通过一条铁路运输。这造成了前往芝拉扎的空货车挡住装载至关重要的物资的货车前往内陆的危险。
休斯敦号巡洋舰在芝拉扎停泊,1942年2月
尽管存在所有这些缺点,芝拉扎似乎仍能正常运作,即使在巴达维亚和泗水遭到封锁,除了作战舰艇之外无法到达之后,它仍能为爪哇的保卫者提供装备和物资,每天平均会有40条船在港口里装卸货物。与此同时,芝拉扎也作为盟军舰队的修理和补给基地使用,这在2月初泗水开始遭遇空袭后显得更加重要——例如1942年2月巴伦支号就负责了被重创的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USS Marblehead);与此同时,荷属东印度群岛陆军也通过部署包括12挺高射机枪在内的防空武器加强了港口的对空防御能力,第二师专门成立了一个“南部”(Zuid)步兵团保卫港口;但是考虑到第二师本身只装备了12门75mm山炮,战斗力非常值得怀疑。
1942年2月在芝拉扎的商船
在日军发起登陆时,芝拉扎又成为了试图逃离的,数以万计军队和平民唯一的逃生通道——令人惊讶的是,第一次空袭发生在1942年3月5日,就在盟军在爪哇岛投降前几天。事实上,这并不表示日本人低估了芝拉扎的价值。他们判断来自和前往这个港口的舰队价值足以让他们在爪哇以南部署庞大的舰队——全部六艘舰队航母。
这一场绝望的死亡竞赛就是另一回事了……
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芝拉扎;这个港口城市在世界历史和海军史上短暂的高光就此结束。
撤离芝拉扎的船只,大多数舰船都没能抵达澳大利亚或者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