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波兰国宝级作家托卡尔丘克最杰出代表作《雅各布之书》中文首译版面世

近日,波兰国宝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之作”《雅各布之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重磅推出。本书厚达千页,风格奇异,广涉欧洲历史文化,由波兰语原文直接翻译,译介难度极大。自波兰原版出版至今时隔整十年,这部千页巨著的中文首译版终于面世。

《雅各布之书》,[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乌兰、李江颐、李佳 译,KEY-可以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个文学奇迹!”

2014年,波兰语原版《雅各布之书》一经出版即成为一种“现象”。其庞大的体量并没有令读者望而生畏,仅一年间,发行量就迅速达到10万册,并揽获了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的评审团奖和读者选择奖两项荣誉。此外,该书还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获评《纽约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共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诺奖评委会特别提及此书,并高度评价称其为“令人印象至深的杰作”。

《雅各布之书》以真实历史人物及事件为原型,旁征博引纷繁复杂的史料、历史图画,以“雾之书”“沙之书”“路之书”“彗星之书”等为题共分为七个部分,时间跨度自18世纪起一直延续至20世纪。全书共1038页,出场人物200余位,历史插图近100幅。小说聚焦18世纪饱受争议的宗教人物雅各布·弗兰克,穿插多条叙事线索,不断变换多元的叙事视角,对雅各布的一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在《雅各布之书》中,托卡尔丘克纷扬而恣意地发挥其“碎片化”的写作风格,全书如勃鲁盖尔的现实主义绘画一般充斥着各色的美妙细节,重构起了一个隐秘的历史时空。雅各布的一生犹如彗星明灭,在黑夜中短暂而孤寂地大放异彩,照亮了启蒙运动前夜急剧变化的欧洲社会,一个灰色的失落世界。正如《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在一个信仰失落、文学式微的时代,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谈及自己的创作,托卡尔丘克曾说:“七年来,我一直就生活在《雅各布之书》的世界里。”《雅各布之书》的世界确实是一个群星闪烁的浩瀚宇宙。但起初,雅各布的故事只是女作家“私人研究”的一部分,这个宇宙的“奇点”只是一本旧书摊上被意外发现的小书。1997年,托卡尔丘克遇见了一本记述了一个叫雅各布·弗兰克的人的梦境和语录的怪书,由此打开了一段不被看见的秘密过往。这些边缘的、超越常规的事物深深吸引着托卡尔丘克,不断诱使她钻入历史文献的最深处。在接受采访时,托卡尔丘克谈到《雅各布之书》的创作缘起,“只因这一切无人知晓”,而“我在我的历史中为他们寻得了一席之地”。

“任何的秩序都只是习惯上的问题”

从传统的文学分类来说,《雅各布之书》的确是一部历史小说;但从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世界来说,这部作品超越了线性的历史书写,试图反抗所有形式的经典历史小说。

不同于典型的“传记”,托卡尔丘克并不执着于呈现“真实”,而是在碎片化的、交织的多重叙事线中,有意呈现出一个面目模糊的雅各布·弗兰克。我们看到,雅各布的一生波澜起伏,鼎盛时可与奥地利皇帝称兄道弟,落魄时则被囚禁在狱。在雅各布的信徒眼中,“他是流星之子,带着流星降世时的耀眼光芒”,“人们的眼睛追随他,就像追随火”。但在波兰其他正统犹太教徒看来,雅各布面容丑陋,满口谎言,是一个反叛者,一个蛊惑家,一个彻底的疯子……我们必须从眼花缭乱的细节、千变万化的场景背后,洞察一种作者希望传达的更高层次的真实,即“历史小说是不存在的”,“世界的故事改变了世界”。

在这所有的叙事线索中,托卡尔丘克创造了一个最为特别的“第四人称讲述者”——一个名为彦塔的老妇人。因吞食了希伯来符咒,她拥有了永生不死的能力,又因为年寿已尽,她无法完全醒来。自此,彦塔的灵魂飞升至空中,同时看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既是关于雅各布的,也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她不仅温柔地注视着雅各布的一生,注视着18世纪波兰大地上所有挣扎求存的人们,她的目光也穿越了生死的边界,看见那些亡者的魂灵,感受往生者对世界的渴求,也无尽地看向今日的我们。而在真实历史上,这位老妇人的名字只是宏大时代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雅各布·弗兰克的祖母。女作家以温柔的讲述力和文学不设限的想象力,补全了这些历史注脚中的小人物同样精彩的人生。

最后,在这本奇异的大书中,还隐藏着一个直观的惊喜:全书一千多页的页码,全然颠覆一直以来的顺序编排,自大而小倒序排列。托卡尔丘克试图以如此颠覆常规的方式,向所有阅读《雅各布之书》的读者传达她所希望警醒的主旨:“任何秩序都只是习惯上的问题。”而对读者而言,当翻阅的页码越来越小,当看到全书最后写着的“世界暗了下来,地球熄灭了”,我们会深切地意识到,关于世界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作者:王希铭

文:王希铭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朱自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