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杨希/漫画) 暑假来啦!同学们喜大普奔,而骗子们也蠢蠢欲动,摩拳擦掌精心编织一个个充满诱惑力的陷阱来等着学生群体上当。
厦门警方统计,每年暑期都是针对学生诈骗的高发期。昨日,厦门警方发布近期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并通过案例揭秘骗术,提醒广大学生朋友在暑假提防各类常见骗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典型案例
“免费领卡牌”高一学生被骗11万余元
6月底,高一学生小颜刷到一条微博,博主说自己准备正式“退出卡圈”,不再收集“小马宝莉”卡牌了,要把目前手头持有的“小马宝莉”实体卡“免费送”了,只要加入指定QQ群,就有机会获取,先到先得。作为一个做梦都冒粉红泡泡的女孩,小颜当然无法拒绝,立即申请入了QQ群。
加入QQ群后,小颜不记得群里还有什么人,也不记得大家都说了什么,只是一门心思等着领卡的通知消息。可是,小颜万万没想到的是,“警察”比“免费卡”先到。“警察”一开口就是:小颜入群的行为,“涉嫌参与了泄露公民信息、诈骗等罪!”
这个“警察”自称“杨斌”,在群里发出了自己的“警官证”和着警服照片,表示包括小颜在内的群成员情况都已经被“网警”记录下来,如果没有“配合警方调查”,私自退群,后果自负!“杨斌”说,要排除嫌疑就得配合他推荐的“律师”接受调查。
小颜很怕被爸妈知道,赶紧添加了“杨斌”推荐的“律师”微信。“律师”说小颜是未成年人,必须要拿父母手机操作。于是,小颜就按着对方的要求拿来妈妈的手机,并打开自己手机摄像头对准妈妈的手机屏幕,先后给对方看了妈妈手机里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信息。
对方又说,要按要求把小颜妈妈账户里面的钱都转到指定账户中,才能洗清嫌疑,并承诺核实情况后,这些钱在72小时之后会原路返还。
单纯的小颜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转账汇款操作,共计5万元;同时还向对方提供了多个短信验证码,妈妈账户里的钱一笔一笔地被转走,共计6万余元。
操作之后,对方让小颜等通知。可当小颜把手机还给妈妈,妈妈发现自己账户少了11万余元,一经询问,立马意识到小颜上当受骗了,赶紧拨打110进行报警。
目前,该案正在侦办中。
揭秘骗术
“玩家”“民警”“律师”轮番上阵哄骗
厦门警方发现,近期,免费领取“小马宝莉”实体卡的骗局频繁出现,受害者要么是在校学生,要么是该卡牌的“铁粉”。此类骗局有以下三个常见套路:
套路一:“玩家”网上发布“送卡福利”谎言。骗子大多以“退坑”“弃圈”为由,在社交平台发布所谓免费送卡的信息,诱导受害者主动联系。
套路二:“民警”群内编造“入群领卡涉嫌犯罪”谎言。当受害者按提示要求加入领卡QQ群后,群内并未兑现免费送卡承诺,而是被自称民警的群成员告知“入群领卡涉嫌犯罪”,必须“配合调查、排除嫌疑”,否则将会被罚款和拘留,监护人更要承担相应责任,并声称不得擅自退群。
套路三:“律师”谎称“转账洗清嫌疑”谎言。当受害者按照“民警”要求添加“律师”个人账号后,对方以“未成年人需使用父母手机操作”为由,引导受害者借用父母手机并按要求查看手机内资金账户信息,最终以“转账到指定账户洗清嫌疑”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或提供短信验证码。
厦门警方提醒,放假期间,父母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监督,并要保管好个人支付密码,不要随意透露给未成年人;学生群体在假期期间需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不要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劳逸结合;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也可以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警方提醒
这些骗术专盯假期学生!
骗术一,刷单返利: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
骗术二,买卖游戏装备: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受害人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