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岸媒体人参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孕育出的古老圣地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参访海南槟榔谷。(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8日三亚讯 (记者 尹赛楠 雍紫薇)夏日的海南,空气中漂浮的皆是雨水的芳香。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槟榔谷,这里,是黎族与苗族交织融合的文化圣地。
“波隆”,记者们用刚学到的当地黎语,与沿途的村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漫步在槟榔谷中,听着古老而神奇的故事,大家仿佛至若世外仙境。然而,一场似火如荼的《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瞬间点燃了采访团的热情。
一曲苗捏,阿哥阿妹真挚有趣的演艺让大家捧腹大笑;一支舂米舞,怡然自得的“动物明星”更是让人倍感妙趣横生;原汁原味的打柴舞,更是让观看演出的采访团流连忘返……
《槟榔・古韵》实景演出实习演员朱小爱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舞台上的演员朱小爱,是当地艺校的一名实习生,别看她今年只有16岁,表演的时候可是相当的老练,每个动作都十分娴熟,也许,黎族的女孩儿都是这般能歌善舞。“黎族的女孩子是不是都像你一样漂亮?”听到记者的问题时,腼腆的朱小爱害羞地低下了头。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光鲜亮丽,需要平常的加倍付出。“训练的时候辛不辛苦?”“有辛苦,也有开心。”面对镜头,朱小爱低声回答。“彩排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会觉得很辛苦,但是跟大家在一起练习就很开心。”
据了解,槟榔谷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底蕴,让这里被称为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这里学习舞蹈表演也能够更贴近黎族的文化”,朱小爱说,小时候不懂这些,长大了就希望多了解我们黎族的文化,“也许就是大家常说的一种传承吧。”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我们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户的子弟,其中有少部分是艺校来这边实习的,但他们也同样来自农村,是我们黎族和苗族的同胞。”据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介绍,槟榔谷创建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早期的黎村苗寨比较小,就像一支歌舞队,几条羊肠小道,几间茅草屋,几个商铺。”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寨,到如今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它的见证者,陈国东感触颇深。
“早期农民的收入很低,每人每月可能就几百块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陈国东说,现在当地百姓依靠种植槟榔、椰子、橡胶等地面作物获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一部分租金和在景区中打工、经营免费摊位挣到的钱,绝大多数村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的水平。“以前只有几部摩托车、拖拉机,现在小车的有几十部,还有两钩机、摩托车都达到几百部,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在这里也非常开心,从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到七八十岁的阿公阿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快乐的工作!”
2010年,槟榔谷获得了国家级4A级景区的称号,到了2015年,成功荣膺国家5A级景区。作为中国首家民族文化型5A级景区和“海峡两岸交流示范基地”,槟榔谷的发展历程,陈国林都看在眼中。
海南槟榔谷。(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由小到大,由不正规到正规,我们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陈国林指出,我们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民族文化,使其生生不息。我们的愿景就是把槟榔谷创建成为国际旅游品牌。“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然的就是美丽的。秉持着这一发展方向,槟榔谷将创造更大的效益,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福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