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饶毅回应方舟子质疑论文造假:已不做实验但有监管责任
网易科技讯12月26日消息,近日,方舟子掀起一场“学术打假”风浪,此次“打假”针对的是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方舟子质疑涉嫌造假的多篇论文还涉及密歇根大学教授管坤良实验室。
12月24日,饶毅发表题为《饶毅、管坤良就论文图片的分析》的文章,回应被指论文中图片造假的问题。饶毅表示,已多年不做实验,但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负有监管的责任。负监管责任的图出现的同样实验同样对照两次呈现的问题,结果真实无造假,属制图不注意,已与《神经科学杂志》商定发表删除其中一处、合并小图(panel)的更正说明。另外,这些研究结果都已经得到很多实验室的验证。
12月25日,方舟子发表文章《关于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的分析》,并说明“几天前有多个人分别给我寄来一篇匿名文章,声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实验室发表的多篇论文数据造假。我将其转给饶毅,希望他能做出解释。由于饶毅不愿意我透露他的说明,下面所述完全是我自己的分析,与饶毅无关。”
饶毅教授在方舟子爆料前一天做出回应,那么论文到底有没有造假?双方各执一词,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梳理一下双方发文争执的部分重点:(以下内容来自知乎网友“海伯利安”的整理,仅供参考)
这第一篇论文是指:
(1)J Neurosci. 2007 Jan 24; 27(4): 957–968.
论文名:p130CAS Is Required for Netrin Signaling and Commissural Axon Guidance
作者:Guofa Liu, Weiquan Li, Xue Gao, Xiaoling Li, Claudia Jürgensen, Hwan-Tae Park, Nah-Young Shin, Jian Yu, Ming-Liang He, Steven K. Hanks, Jane Y Wu, Kun-Liang Guan, and Yi Rao
针对这篇论文,饶先生的回应认为:论文1是饶毅实验室为主,第一作者Guofa Liu,第二作者为管坤良实验室的Weiquan Li,还有其他研究者。饶先生认为论文中的两张图,Figure 2d和2e来自同一个实验,两个图一样,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饶毅先生他们后来给期刊发了邮件对论文进行了更正,要求“合并论文1的Figure 2d和2e”,具体是保留2d,把2e的图删掉。
For figure panels in the paper, it is better to have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Figure 2e (CAS Y249 phosphorylation lanes) combined into Figure 2d, with the CAS control lanes shown only in Figure 2d. Figure 2e can then be deleted. These changes in presentation affect no experimental results, interpretations or conclusions.”
至于这个邮件更正的要求,是方舟子给饶先生看了黑料之后才更正的,还是之前已经主动更正,不得而知。仅从饶先生的微信回应文章来看,没有对更正的时间做出说明。
方舟子在文中指出:
第一篇论文为饶毅在西北大学任教授时与密歇根大学教授管坤良实验室合作的论文,饶毅为通讯作者,Guofa Liu为第一作者。
......
Fig.2d第3列第1、第2条带与Fig.2e第2列的两条带相同,只是亮度不同,但这是在不同图片中显示同一次实验结果,不是造假。
Fig.2h的第1列第2条带和第6条带相同,第4和第5条带相同,但是这都是不同条件的实验结果,不是显示同一次实验的结果,所以是造假。
也就是说,对于Figure 2d和2e,方舟子赞同饶毅的观点,不存在造假问题。
问题在于,饶先生的回应文章对图片Figure 2h避而不谈,而方舟子指出这张图片的第1列,第2和6条带相同,第4和5条带相同,这些条带来自不同实验却有相同的条带,涉嫌造假。
饶先生的回应没有提Figure 2h是不是造假,不过却说了这个事:论文1、2、4的第一作者都是Guofa Liu。但他在14年前是做神经导向实验,而不做生物化学,所以讨论的图片不会来自于他。
论文1是饶毅实验室为主,第一作者Guofa Liu,第二作者为管坤良实验室的Weiquan Li,还有其他研究者。
根据饶毅教授的说法,论文的第一作者Guofa Liu来自饶毅实验室,但图片不由他提供,意思是“即使这个图有问题,也不是我实验室的锅”。
锅甩给谁呢,管坤良实验室的第二作者Weiquan Li。饶先生的回应文章提供了管坤良教授给饶毅教授的邮件
附3:管坤良致饶毅信
Dear Yi,
I am writing to state that we (my formal postdoctoral fellow Weiquan Li) provided the following figures for our collaboration papers, in which either Jane Wu or you are the primarily corresponding authors. We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of these figures. The figures contributed by us are listed below (based on the confirmation provided by Dr. Weiquan Li).
PNAS 106, 2951-2956, 2009
Figure 2b, 2c, 2d, 2e.
J. Neuroscience 27, 957-968, 2007
Figure 2h, 2i; Figure 3a, 3c, 3d.
就目前饶毅先生的回应文章来看,第一篇论文可能有问题的图片Figure 2h,来自于管坤良实验室的Weiquan Li。而管坤良实验室在给饶毅的邮件中,还给出了支持和引用了他们论文的其他研究,表达出的意思是“别人已经重复并验证了我们这个论文的结果,我们的论文没问题”。
饶先生的文章附上管坤良实验室的邮件,对图片Figure 2h的来源做了说明,表达的意思是“这篇论文的图片即使涉嫌造假,也不是我的实验室造假”。这口锅,分给了Weiquan Li。
与实验生物学其他绝大多数教授一样,在完成研究生和博士后训练而领导实验室后,我们两人已多年不做实验,做实验者提供实验结果。但我们作为实验室的领导和论文的作者,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负有监管的责任。
饶毅教授的微信回应文章说了“我不负责具体做实验,不是我造假,我只负监管责任”。本问题下也有一些回答认为饶毅教授本人没有主观造假,不过饶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对论文确实负有一定责任,不可能只享受署名的好处却不负担出事时的坏处。
知乎网友“海伯利安”认为,总的来说,仅从第一篇论文来看,饶毅教授目前的回应没有排除Figure 2h造假的可能,而方舟子认为存在造假。
本文来自网易科技报道,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