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翻译·627《中国艺术》(425)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从天安门到后面的整个区域对北京公众是不开放的。外国参观者也仅仅能看上一眼而已。关于后门,我们可以引用1795年访问的马嘎尔尼的记录员Staunton的话。整个使团被小心翼翼地引导从东边进入北京,与皇城东北角擦肩而过。穿过后门的三个门洞,他们看见了景山顶上绿树环抱,避暑楼台,以及用于避暑和游乐的建筑。整个景象令人神迷。景山西边他们可以看见人工湖,叫做三海。Staunton说,这些人工湖的湖岸线不规则,有小岛,岛上有可爱的亭台,掩映在绿树中。连片的湖一直到皇城西北,现在是秋季,所以有莲花开放。而再北边就是马可波罗曾经记述的钟楼。钟楼高耸,内有圆形大钟,用木棍敲击,发出的声音响彻整个北京城。更远处,西北角,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城门,德胜门,“这是一座瞭望塔,可以看见所有的中层建筑”。

Staunton只记录到这里。这些英国人还在回味他们看到的东西时,他们意识到,他们看到的太少无法形成有效判断。他们发现自己对北京印象并不深刻,认为中国人要是不带偏见的话,会对大英帝国的船只、桥梁、广场和建筑更为赞叹,对其财富也更羡慕。或许吧。但其实他没有学会将时间的权利与空间的站立联系起来,他来自建筑史上最可爱的城市之一。北京是中国的巅峰。在井然有序的布局中,潜藏着中国人文精神的最深刻体现。将个人与家族、家族和国家的关系平衡,天人关系和谐。静态的概念;但不失去对和谐生态的关注,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适当调整,这是一种发明。

不规则布局

我们在讨论中国的不规则园林之前,不能结束中国城镇和家庭布局的讨论。这种不规则和庭院的几何规则相对照。园林景观是中国建筑智慧的不可分割部分,这一点和英国类似,而中国园林历史更悠久。英国对洛可可艺术的贡献,以及18世纪欧洲流行的“英国-中国”混搭风格,要归功于建筑师Willian Chambers,他自己推销了这个概念,于1763年的著作《Surry的Kew之园林和建筑规划、分隔、景观》中发表。Kew的塔年代为1762年。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国宝100之帝王将相篇》现已上线,优酷可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